阅读下列材料判断:
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641年,唐太宗决定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吐蕃人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松赞干布为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并对其大臣说:“我祖上没有与中原通婚的先例,现在我能娶大唐公主,实在太幸福了,应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子孙后代。”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并没有要求回唐朝,在吐蕃继续生活直到680年逝世。吐蕃人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记入吐蕃的史书之中,这是吐蕃前所未有的。文成公主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她一生为汉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川教版《中国历史》教师用书
以下结论,如果与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相符,请在答题卡上涂“A”;如果违背了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请在答题卡上涂“B”;如果是上表内容未直接涉及的,请在答题卡上涂“C”。
(1)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皇室请求通婚。 ( )
(2)唐朝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 )
(3)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很多当时吐蕃没有的东西,包括各种种子、书籍和工匠等。( )
(4)松赞干布逝世后,文成公主非常思念家乡,要求回到唐朝。 ( )
(5)文成公主推动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 ( )
材料一: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其贫困,无力购买商品,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到严重限制;同时,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资本主义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材料三: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
棉花加工(吨) |
冶铁(吨) |
1861年 |
30951 |
327610 |
1891年 |
171994 |
992210 |
材料四:“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材料二中1861年改革后的“俄罗斯特殊性”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指什么?
(3)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1861年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为什么说“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你觉得今天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7—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巨变,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请你参加以 “近代欧美国家的崛起” 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材料一: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金银财富进入欧洲。
材料二:“1640年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他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他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
材料三: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四: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本主义……相继在欧美国家和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影响?
(2)材料二中“旧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英国的哪一部文献为其“新政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材料三中经济角度的“英国之欧洲”是在哪一个事件后开创的?思想文化角度的“法国之欧洲”又指什么事件?该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欧美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主要有哪两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志们!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四周年。德寇背信弃义的进攻,及其强迫我们进行的战争,造成了威胁我国的危险。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莫斯科的门前。”
——斯大林
材料二: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
(1)材料一中斯大林的讲话发生在哪一年?此时苏联正在进行哪一次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战役?
(2)材料二中被罗斯福赞扬为“二战的转折点”的是哪一次战役?斯大林盛赞的“登陆战役”指的是什么?
(3)在对德作战中,苏、美、英同属于哪一个国际组织?这一组织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漫画中的 “三巨头”同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哪一帝国主义集团?会议中德国最终签订了哪一和约?
(2)据材料二,指出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列强在这次会议中签署的共同侵略中国的条约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两次会议最终形成了怎样的新的殖民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二该法令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指什么?“苏联模式”指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其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从中你能看出罗斯福新政有何特点?
(3)“列宁的思路”和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