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所重:民、食、丧、祭。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煌言,浙江鄞人也。崇祯十五年举人。崇祯自缢煤山,奉鲁王以海,从鲁王监国。 入典制诰,出领军旅。败,々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
两江总督郎廷佐书招煌言,煌言以书报,略曰:“来书揣摩利钝,指画兴衰,庸夫听之, 或为变色,贞士则不然。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贤学 问,故每社雪自甘,胆薪深,而卒以成事。仆于将略原非所长,只以读书知大义。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令逾一紀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永历十四年,成功大举,煌言与俱,次崇明。煌言曰:“宜先定营于此,进退有所据。”不从。成功欲取镇江,虑江宁援至,煌言曰:“舟师先捣观音门,南京自不暇出援。”成功属煌言,煌言所将人不及万,舟不满百,即率以西。闻成功拔镇江,煌言言当先抚定夹江郡县,以陆师趋南京,成功复不从。未几闻成功败,煌言走铜陵,与楚师遇。兵溃,焚 舟登陆,追骑至,从者尽散。煌言突囷出,变服夜行,有父老识之,匿于家数日,导使出 间道,走天台入海。使桂王告败,桂王敕慰问,加兵部尚书。
成功自江宁败还,取台湾谋建国。鲁王在金门,礼数日薄,煌言岁时供亿,又虑成功 疑,十年不敢入谒。及闻桂王败亡,上启鲁王,将奉以号召。无何成功薨,子经嗣。知不足谋,益郁郁不乐。
康熙二年,鲁王殂,煌言恸曰:“孤臣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 更何望? ”三年,遂散遣其军,居悬澳,从者数人。提督张杰谋煌言,得煌言故部曲,使为僧普陀,伺煌言,知踪迹,夜半,引兵攀岭入,执煌言。
临刑,二卒以竹舆舁至江口。煌言出,见青山夹岸,江水如澄,始一言曰:“绝好江山!” 索纸笔赋绝命辞三首,略一振臂,绑索俱断,立受刃,死不仆,刑者唯跪拜而已。
论曰:当鼎革之际,亡国遗臣举兵图兴复,时势既去,不可为为,盖鲜有济者。徒以忠义郁结,深入于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胆薪深厉:厉害
B.进退有所据 庶也许
C.提督张杰谋煌言 致:抓获
D.当鼎革之际, 鼎革:改朝换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奉王入金门 今其智反不能及
B 成功属煌言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C 知不足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D 不可为为 举世非之不加沮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煌言是大明遗臣,明亡后,尊奉鲁王并担任监国,手握重权。战败后,严辞拒绝清 高官的招降。
B.永历十四年,郑成功举兵,张煌言响应,相约攻南京,但郑成功不听煌言的建议,导 致先胜后败。
C.张煌言兵败铜陵,最终逃至海上,派使者向桂王禀报,桂王不但没责备他反而提升他 为兵部尚书。
D.张煌言临刑前毫无惧色,索要纸笔写绝命诗三首,然后立而受刑,死而不倒,刽子手 都被震撼了。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
(2)徒以忠义郁结,深入于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磨。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①孟懿子,姓孟孙,名何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擢右正言。
章悼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悖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諄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
后章悖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七年卒,年七十八。
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日:“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①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死葬祥符县。后二年,金人发其冢,貌如生,相惊语曰:“异人也!”为之盖棺乃去。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有改动)
【注释】①元佑: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吴守礼将之查办 B.陛下富于春秋年岁
C.章惇用事,尤忌之憎恨 D.金人其冢发现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吾当从汝所之/纵一苇之所如
C.啖以即大用/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默 D.因劝为子孙计/吾今为之虏矣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悖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
(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文末说“吾欲为元佑全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安世身上所体现的“全人”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①,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②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尔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不名。而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随入。帝问故,翱顿首曰:"臣老矣,所恐遗误圣谕,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谨可信也。"帝喜。五年加太子少保,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三年,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赠太保,谥忠肃。
【注】①长铨:长,掌管;铨:铨选,选拔。 ②僧保:生平不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婿固不 使离去
B. 内所 披袄中收,放置
C. 翁廉如果
D. 出珠授之,封 宛然记号,标记
2.

下列各项都能直接表现王翱"忠清"的一组是()
①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②列卷火之
③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④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
⑤公拆袄,出珠授之⑥所恐遗误圣谕,令此郎代识之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翱为官清正,不让他第二个孙儿去应秋试,是因为他认为孙儿的才能虽然可以考中,但是这样会使寒士落第,表现了他为国而忘私的高尚品德。
B. 王翱手握重权,对女婿调动官职一事,也不讲私情,对待为女婿说情的夫人他毫不客气,打伤夫人后还离家多日,女婿最终也没能调入京城任职。
C. 王翱接受了某太监的馈赠后,寻找到了太监的侄子,而他们不相信王翱,假造了价值五百两银子的房契,可是最终王翱完好无损地把宝物送给了他们。
D. 文中所选的几件事都是从正面直接来表现王翱高尚人格,对朋友有情有义,对家人要求严格,为官忠正不阿,对朝廷和皇帝能恪尽职守,坦诚对待。
4.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
(2)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有布衣之心,子有衮冕之志,各从所好,不亦善乎!
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傥其不当,亦宜含容
臣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