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青虫之爱》,完成文后题目。(22分)
青虫之爱
毕淑敏
①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②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③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好一条险恶的虫子。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④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我追问。
⑤女友说,听我慢慢道来。有一天,我抱着刚学讲话的女儿上公园,我们在林阴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⑥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⑦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志也是从没有过的清醒。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于是我硬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
⑧现在,一条虫子近在咫尺。我的女儿用手指抚摸着它,好像那是一块冷冷的斑斓宝石。我的脑海迅速地搅动着。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从此一定会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⑨女友继续说,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⑩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我抱着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巳被粘粘的汗浸湿。
⑾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文中的“女友”改变了对虫子恐惧的心理,原因是什么?(4分)
(1)“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我追问。”划线的“重塑金身”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中“悄无声息”有什么作用?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第8段划线句子。
有人认为文章还缺少一个结尾,有人认为恰到好处,不需要结尾,请说说你的想法。
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别人为你改变”的经历,写出独特的感悟。(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云雀
贾平凹
我小的时候,隔壁是住着一位老头儿.他极能养鸟,门前的木架上,吊下各式各样的鸟笼:里边住着云雀,绿嘴,画眉,黄鹂儿……尽是些可怜可爱的生灵儿。整天整天里,我们就守在那鸟笼下,听着它们鸣叫。叫声很是好听,尤其那只云雀,像唱歌一样,打老远就能听见,使人禁不住要打一个麻酥酥的颤儿了。
时间一长,那云雀声就不比以前那么脆了。老头儿便给它吃最好的谷,喝最清的水,稍不鸣叫,就万般逗弄,于是它就又叫起来了。但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
“它唱得太疲劳了。”我们都这么说,便去给老头儿建议,不要逗弄它了吧。但是,每每黎明的时候,它就又叫起来了,而且每个黎明都叫。我们爬起来,从窗口里看去,天刚刚发亮,云升得很高很高,老头儿并没有起床呢。于此才明白别人不逗弄它,它还是每天要叫的。依然嘴挤在笼格外边,翅膀扑闪着,竟有几根绒绒的羽毛掉了下来。
“它在练嗓子吗?”妹妹说。
“不,它那嗓子已经哑了。”我说。
“那它为什么还要唱呢?”
“谁知道呢?你听,它是在唱一支忧郁的歌吗?”
细细听起来,果然那叫声充满了忧郁;那往日里悠悠然的叫声原来是痛苦的呼喊呢?!
“是它肚子饥了,渴了吧?”妹妹又说。
我们跑过去,要给它添些食儿,却看见笼里,满满地放着一盘黄谷,一盘清水。这便又使我们迷糊了。
“一定是向往着云天吧。”
我们这么不经意地说过,立即便觉得是很正确的了,心想:它未被老头儿捉住之前,它是飞在天上的,天那么空阔,天便全然是它的;黎明的时候,它一定是飞得像云一样地高,向黑暗宣告着光明。如今,黎明来了,它却飞不出去,才这么发疯似的抗议了!
我们在笼下捡起了那抖落下的羽毛,深深地感到它的可怜了。
我们把这想法告诉给老头儿,老头儿笑我们可爱,却终没有放了它去。它每天还是这么叫着,唱那一支忧郁的歌。我们终于不忍了,在一个黎明,悄悄起来,拆开了笼的门,放它出去了。它一下子飞到了柳树梢上,和柳梢一起激动着,有些站不稳,几乎就要掉下来了。但立即就抖抖身子,对着我们响亮地叫了一声,倏忽消失在云天里不见了。
老头儿发觉走失了云雀,捶胸顿足了一个早上,接着就疑心被人放走了,大声叫骂。我们听了,心里却充满了欢乐,觉得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情。通读全文,概括云雀不同时期叫声的特点,说说文中的云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刚来时:叫得很好听,像唱歌一样;
时间一长:叫声不比以前那么脆,越发哑了;
每每黎明时: ;
当我们放飞它时: ;
云雀的形象: 。文章主要表现了“我”对云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一个地方即可)
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
读书卡片 篇名:《云雀》作者: 贾平凹 摘句: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 品析: |
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相约在春天开花(20分)
孙道荣
妻子突然从厨房里冲出来,甩着湿漉漉的手,急匆匆就要出门。
外面飘着漫天的雪花,这是今冬以来,杭州下的第一场雪。她这是要出去赏雪吗?可是,雪刚飘下来,就都融化了,还没有积起来呢。妻子摇摇头,说,昨天我和人家约好了,要买她的盆景,差点忘记了,刚刚想起来。
我拉住她,外面下着大雪,买什么盆景?等天好了再买也不迟啊。
妻子却坚持马上去。她解释说,昨天中午吃过饭后,我在单位附近溜达,在桥头,看到一个骑着三轮车卖盆景的老太太,有剑兰,文竹,金菊,还有水仙球。我想买几颗水仙球,赶到春节的时候,正好能开花。老太太却告诉我,这几颗水仙球都是卖剩下来的,芽发的迟,估计要到春节后才能开花。她说,我要是真想买的话,她明天再带几颗好的球株来,确保能在春节期间开花。真是一个善良的老太太。于是,我和她约好,第二天中午这个时候,还在这个地方,我等她。
我探头看看窗外,雪下得更紧了。我对妻子说,外面下着这么大的雪,谁还会出门啊?再说了,那种路边的买卖,本来就是随口说说而已,你还当真了。
妻子执意要去。
我推出自行车,那就我替你跑一趟吧。
妻子的单位,离家大约三四公里,顶着风雪,向前骑去。我心里嘀咕着,肯定是白跑一趟,权当是体验一下雪中骑车的滋味吧。赶到妻子单位附近,四处张望,风雪中除了偶尔几个顶着伞的路人,路上显得空空荡荡。果然被我言中了,也难怪,大雪天,谁还出门没事找事啊。
路滑,推着车往回走。拐弯的时候,忽然看见,路边的墙角,蹲着一个老大爷,面前摆着两只箩筐,都是水仙球株。没想到,这个天,还真有人坚持做生意,小本买卖,不容易啊。
问好价钱,我买了五个水仙球株。我是这样打算的:回去跟妻子撒个谎,就说找到那个和她约好的老太太了,水仙都是从她那儿买来的,免得她有失落感。
老大爷细心地用塑料袋,帮我将水仙球株一个个装好。他的毡帽上,飘落了好几片雪花,竟然没有融化。一看,落在地上的雪,也已经开始积聚了。这说明,气温在下降。我劝老大爷,天冷,又下雪,不会再有什么生意了,赶紧回家吧。老大爷双手凑到嘴巴前,一边哈着热气,一边点着头。
我推着车,慢慢往前走去。身后,隐约听到老大爷在自言自语:“人家也许不会来了,真的不会来了。这个鬼天气,谁还会出门啊。老太太,太冷了,我得回家了,你可别怪我,我可是已经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哦。”
原来……我霎时明白了。
我转回身……
雪打在我手中的水仙球株上,它们已经长出绿叶,她们相约,在春天开花。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我”的所见所闻 |
“我”的内心感受 |
“我”的反应 |
|
起因 |
看到妻子要冒雪去相约的老太太处买盆景。 |
无 奈 |
(1) |
经过 |
(2) |
(3) |
决定到老大爷处买水仙球来应付妻子。 |
结果 |
得知老大爷就是代替老太太来等妻子的人。 |
(4) |
决定大声地告诉老大爷他没有白等。 |
(1)分析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赶到妻子单位附近,四处张望,风雪中除了偶尔几个顶着伞的路人,路上显得空空荡荡。果然被我言中了。”
(2)文章多次写到风雪,有什么作用?文章以此为题,有什么妙处?简要分析老太太的人物形象,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从她身上获得的启示。
多能鄙事
王开林
①在明代头号智者刘伯温名下,居然挂靠着一部常识大典——《多能鄙事》,举凡饮食、器用、方药、农圃、牧养、阴阳、占卜之法无不俱载,是当时家家必备的工具书。
②“多能鄙事”源自《论语·子罕》。太宰好奇地问子贡:“你们的先生是圣人吧?为何这样多才多艺?”子贡告诉对方:“天意要玉成我们的先生为圣人,就赐予他一些非凡的能力。”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以为然,他的标准答案才叫靠谱:“我年轻时身份低下,所以会干不少粗活儿。”“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强调自己的能力源自于小时候的底层历练,这种诚实非常可贵。
③古代的大智者多半出身贫贱,粗活儿干得好,细活儿才干得成。傅说修筑过城墙,吕望贩卖过笊篱,百里奚养过牛,诸葛亮耕过地。顶级文豪苏东坡也酿过糯米桂花酒,以独家烹饪法做出美味可口的红烧猪肉。干粗活儿,并不是可羞可愧的事情,恰恰是他们生命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这说明,大智者的悟性也须接足地气才行。
④要了解魏晋名士的绝版风流,就不可不读《世说新语》。在“简傲”类中,描绘嵇康的笔墨尤其传神:嵇康在大树下与好友向秀打铁,贵公子钟会专程来拜访他,他却视而不见,良久不交一语。钟会遭到冷遇,不免感到尴尬,既然搭讪不成,只好溜之大吉。可钟会刚转身,嵇康就用冷冰冰的语气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也很机智,口才一流,原版录音是:“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嵇康弹琴时,“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固然超逸非凡,但他打铁时,傲睨左右,旁若无人,精气神十足。鼓炉甚乐,打铁亦欢,嵇康这是在做鄙事?简直是在干绝活儿,人格的魅力如火星般迸射。
⑤几年前,有位大学生听完讲座,递来纸笔,请我给他写上一句话,我略微沉吟,给他题写了八个字:“多能鄙事,不拘小节。”他对前四个字心存疑惑,请我讲解一下。我说:“鄙事就是那些粗活儿,并没有任何贬义,比如各种各样的庄稼活儿、修理活儿、木工活儿、家务活儿都算。一个人干些粗活儿,从中有所体悟,同样能够获得真知。”为了佐证我的观点,我还给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年,我陪一位朋友去念楼拜访钟叔河先生,听他谈文论道的时间还不如听他侃当年拖板车和做木工活儿的时间多。他告诉我们,家里的书柜、书桌都是他亲手打造的。意犹未尽,钟先生还要我们用手触摸那些旧家具,“几多平整!几多硬扎!几多牢靠!”,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一直妥善保存着那套自制的精美绝伦的木工模具,视之为镇宅之宝。听我讲完故事,那位大学生恍然明白,多能鄙事并非不务正业,恰恰是对正业的侧方位滋润。
(选自《青年文摘》)用自己的话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梳理文章的思路,完成下面的填空。
第①段:引出“多能鄙事”→第②段: →第③段:论述“多能鄙事”有利于提高悟性 →第④段:论述“多能鄙事”有利于培养人格的魅力→第⑤段: 。(1)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下面的名人名言可否作为本文论据?为什么?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
黑匣子
①2014年3月24日,马航失联客机确认坠毁,但事故原因依然不明。鉴于能发送信号的飞行记录仪(俗称“黑匣子”)通常能够发射信号30天,如何尽快寻找黑匣子变得越来越紧迫。那么,黑匣子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它在飞机航行和事故原因分析过程中到底有怎样的作用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由于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因此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即使“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也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汽车、大型客轮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飞机失事后,“黑匣子”不易被破坏又易于寻找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述。
李东同学看到一则报道:1987年,挪威上空一架军用飞机发生爆炸,飞机坠毁,飞行员身亡。挪威当局赶到出事现场,从飞机残骸和飞行员的尸体中,辨认出这是一架某大国的军用侦察机。挪威向某大国提出抗议,某大国矢口否认。后来,挪威找到了飞机上的黑匣子,对飞机失事前30分钟黑匣子记录的信号和数据进行分析,揭露了真相。该大国在铁的证据面前只好认错。
李东不解地问:黑匣子那么聪明吗?它怎么能预知半小时后飞机要失事了,就事先及时记录下了讲话声音和数据?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请你根据文章的介绍,简要回答李东的疑问。
阅读下文,写出你探究出的道理
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360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左右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都说:“这张弓没有1080斤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360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1080斤。真是可悲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