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如图
(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开通的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被称作“___________”。它是以图中①___________为起点的。___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重要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②处为我国汉朝时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___________。
(3)材料三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4)从上述三则材料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5)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
材料一:A辅佐齐桓公,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得齐国国富兵强。
材料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人治理。”
材料三:“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A指的是谁?材料三中的“北语“指的是什么?
(2)三则材料指的分别是什么改革?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3)你认为上述材料给今天社会主义建设能带来哪些启示?(2分)
如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什么时期的铁制农具?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有何意义?
(2)图二是西汉时发明的什么农具?汉代在农耕方面的另一项发明是什么?这两种农具的使用有何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仔细观察图一和图二,你认为体现了明治维新的什么内容?
材料二: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距离这片新大陆被发现也才400年。400年来,它从欧洲汲取营养,发展自己;118年来,它创造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摘编自《大国崛起》(2)材料二中“400年”前和“118年”前发生的两件大事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以1898年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统一和制度问题,在此后50年……以两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摘编自《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3)材料三中解决“国内统一”问题的人物是准?解决“制度问题’’的文献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我国可以从这些大国的崛起中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是一个被称为“人的发现”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1)据材料一,“人的发现”、“地理大发现”分别指什么事件?
材料二:当谈到18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和法国时,恩格斯指出:“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2)据材料二,“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分别是指什么?
材料三: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3)以英国为例,简要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二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以来,世博会因其发展迅速而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1)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1851年英国为何能首先举办世博会?
材料二: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0-1913年)
(2)材料二中英、美、德、法工业生产情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13年英、美、德、法殖民地面积的比较
国家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 |
1 |
2 |
3 |
4 |
(3)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变化尤其使英国与德国之间矛盾重重。这一矛盾的发展致使哪两大集团的形成?最终导致了哪场战争的爆发?概括说明该战争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