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B.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C.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
D.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表现在
① 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 ② 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③ 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④ 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 |
2008年6月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得到锤炼和升华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伟大民族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强大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灾后重建以及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必须百倍珍惜、大力弘扬。 在灾后重建以及以后的生活中要珍惜和弘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因为
① 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 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③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 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200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汶川抗震救灾中锤炼和升华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支柱④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0月8日,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抗震救灾创造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主要说明了
①在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②中华民族精神无论何时何地表现都是一样的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