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 )
|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
|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
|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
| 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
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以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
|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组合 序号 |
杂交组合类型 |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 抗病 红种皮 |
抗病 白种皮 |
感病 红种皮 |
感病 白种皮 |
||
| 一 |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
416 |
138 |
410 |
135 |
| 二 |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80 |
184 |
178 |
182 |
| 三 |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
140 |
136 |
420 |
414 |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6个亲本都是杂合体 |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
|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 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
|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
| 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
|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结果的实质是D
|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
|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