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
B.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状在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 |
C.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一个种群 |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
如果采用了适当的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染色方法,仍未能观察到植物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典型形态,对于可能的原因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显微镜的分辨率或放大倍数不够 |
B.未找到适合观察的分裂中期的细胞 |
C.所选材料中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内 |
D.染色体数量过少或螺旋化程度较高 |
图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②需要的酶仅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 |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
C.②和④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 |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右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
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与外膜均与有机物的氧化有密切关系 |
B.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 |
C.植物细胞中,C6H12O6的生成和分解依次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
D.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合成、加工和转运 |
2011年,血液专家王振义在国际上首次倡导口服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 )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分裂失控 |
B.“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这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转变为成熟的正常细胞”提供了理论思路 |
C.全反式维甲酸可在核糖体上合成 |
D.相对于“放疗”、“化疗”,口服全反式维甲酸的副作用大大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