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左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 B.①④ | C.①② | D.②④⑤ |
下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下列有关叶绿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可生成ATP |
B.经黑暗处理后叶肉细胞内淀粉等被输出消耗,此时叶绿体内不含糖类 |
C.叶绿体中含有RNA聚合酶,体现了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D.叶绿体产生02和线粒体产生H20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
给予相同位置不同刺激,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
A.传入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外正内负 |
B.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感受器和感觉中枢的不同 |
C.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 ,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
D.从刺激到感觉形成,在完整的信号通路中都以电信号为信息编码形式 |
人体内酶、激素、神经递质三类物质的共性是
A.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
B.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
C.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
D.具有信息传递作用 |
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 |
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 |
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
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