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某同学在填写实验报告册时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 C.向pH试纸上滴入氯化钠溶液,试纸变红 |
| D.块状石灰石放入足量稀硫酸溶液中,持续产生气泡 |
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
| 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丙属于氧化物 |
|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
| 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 |
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
| B.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
| 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
| D.碘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活中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划玻璃 |
| B.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 C.工业上常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
| D.化工生产中以煤为原料制取甲醇 (CH3OH) |
在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