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
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 B.M为能源,N为技术 |
| C.M为技术,N为资金 |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
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
|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
|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
| D.带动乙地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 |
风景区不少摊贩出售景区内捕杀和采挖的动植物资源,如此会造成
| A.环境污染 | B.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
| C.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 D.生态环境失调,资源枯竭 |
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属于自然遗产的是
| 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 |
| B.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泰山、长城 |
| C.北京故宫、庐山国家公园、平遥古城 |
| 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
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型的有
| A.安徽黄山 | B.傣族泼水节 | C.桂林山水 | D.青海的青海湖 |
《中国海洋报》2008年1月23日报道,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据此回答3—4题: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是
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②澳大利亚大堡礁③大兴安岭森林④西湖风光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末日旅游”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 |
| B.使南北差距缩小 |
| C.使生物更趋于多样化 |
| D.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环境 |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合作迅速升温,旅游业的合作与发展明显更快。2007年,广西接待东盟国家旅游者达46万人次,而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之前的2001年只有13万多人次。据此回答1—2题:广西发展旅游业的国际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
| A.政策优惠,旅游资源丰富 |
| B.交通通达度高,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 |
| C.广西沿海、沿边、沿江,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接合部 |
| D.对外交流频繁,从业人员素质高 |
有利于打造广西与东盟国际旅游合作平台的措施有
①加强国际旅游交通对接,实现旅游交通便利化
②大力营建高档消费场所,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
③复制各国著名人文和自然景观, 营造国际氛围
④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会,加强国际交流与沟通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