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特点,人口发展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三个不同阶段。在上述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期,是指这种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材料2:图1我国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和图2“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1)目前该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2)简述人口红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人口红利”期容易出现的社会问题。
积极意义:
社会问题: 。
(3)每个国家在经历人口红利时代后,必然遭受相应的人口老龄化之苦。该省何时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4)据预计,2010年至2040年将是中国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也将是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时期,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l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较大。
⑴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谈判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⑵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部分行业损失较大,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保险业——自然灾害增多,赔偿增多 |
B.旅游业——全球变暖,出游人数减少 |
C.林业——全球气温的升高和干旱问题增加了引发野火的机会 |
D.渔业——二氧化硫多,海洋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
材料二: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日渐消耗,引起了人们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深刻思考。近日多家媒体披露了德国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业将联手南下,到北部非洲建立一个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以向欧洲提供电能。
⑶据材料分析在此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优势条件。
材料三: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图6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4)丙地有效风能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乙地,其主要原因。
循环经济可以缓解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地循环农业生产联系图,读图完成:
(3)该地农业所属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简述其主要特点。
(4)简述图示工业布局和工业生产的特点。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干旱灾害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10年以来西南地区持续干旱,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损失惨重。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也开始出现旱灾的苗头。
(1)分析②⑤旱灾的季节差异及其自然原因。
(2)说明⑤区域可能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城市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该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指出分布特点。
(2)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3)20世纪50年代,在甲、乙之间的地区大规模垦荒,请说明对土地产生的影响并简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4)丙地大量引河水灌溉会对湖泊产生什么影响?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
材料一 72、S73。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四个监测点的编号分别为S11、S71、S72、S73
材料二 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3)
监测点 |
样本数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S11 |
724 |
0.162 |
0.010 |
0.062 |
S71 |
724 |
0.162 |
0.006 |
0.057 |
S72 |
725 |
0.178 |
0.012 |
0.061![]() |
S73 |
725 |
0.220 |
0.011 |
0.074 |
材料三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临测点 |
林地 |
草地 |
建筑用地 |
裸地 |
水体 |
其他 |
S11 |
38.6 |
14.13 |
12.33 |
11.25 |
23.69 |
2.24 |
S71 |
47.7 |
11.81 |
9.33 |
5.43 |
25.73 |
4.03 |
S72 |
51.8 |
10.65 |
9.86 |
7.75 |
19.94 |
3.55 |
S73 |
31.7 |
24.83 |
16.95 |
12.37 |
14.15 |
1.93 |
材料四 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图(提示:东南风的风向角为135-165度)和PM10月平均浓度与月降雨强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
(2)分析S11点的6~7月PM10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3)根据以上分析,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