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回答问题:“西电东送”分北、中、南三大通道,中通道以三峡水电为核心,三峡工程完工后,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最佳的蓄水时间是
A.5~6月 | B.6~7月 | C.7~8月 | D.9~10月 |
“西气东输”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用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对长江角洲地区而言,好处有
A.优化能源结构 |
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C.消除污染 |
D.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
下列各图分别为“非洲某地区的自然景观图”“景观分布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图①的自然景观变化规律最可能出现在图②中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图①的自然景观变化规律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布规律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4.影响丁地所见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
北京奥运会火炬于2008年3月25日在雅典采集火种,4月1日从北京出发在全球传递,5月传回国内。雅典所处的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温带混交林带 |
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绿草遍地、无人居住的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因无天敌,环境又好,10年后繁衍到1000只,20年后到了6000只,然后又过了3年调查时发现只剩下42只。据此完成10~11题。
1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气候恶劣,大批驯鹿冻死
B.大量捕杀,人为原因造成
C.过度繁殖,饥饿而死
D.漂洋过海,迁移到其他地方
11.正常情况下,该地区的驯鹿数量虽有波动但会基本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A.具有生产功能
B.具有平衡功能
C.具有统一的演化进程
D. “牵一发而动全身”
2008年11月9日14时,三峡工程坝前水位达到海拔高程172.58米。175米是三峡最高设计水位。这意味着175米试验性蓄水全部结束,三峡库区出现前所未有的水位高度。但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据此完成7~9题。
7.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生产性 B.平衡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8.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9.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生物多样性剧减
B.地方气候更温和湿润
C.土壤肥力下降
D.洪涝加剧
关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景观沿经线方向延伸 |
B.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 |
C.地表景观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 |
D.以热量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