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广为流传。国家邮政局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时,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因此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材料表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 B.市场经济阻碍文化发展 |
| 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
| D.举办邮票首发式就能拉动经济发展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说明( )
①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②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③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④没有外因,事物也不能发展
| A.①② | B.①③ |
| C.③④ | D.③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主要说明( )
| A.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
|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 C.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
| D.内因比外因更重要 |
“水是庄稼宝,离它活不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这些农谚包含的哲理是( )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 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
|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 D.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
同等数量的黑白围棋子,可以组成具有凌厉的攻势的胜局,也可以组成破绽百出的败局。这一事例说明( )
|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
| B.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
| C.质变并不都是量变的结果 |
| D.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据此完成14~15题。
14.“抓住机遇”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唯一动力 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④事物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材料强调,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这表明( )
A.事物之间无条件地联系着
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
C.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过程
D.事物性质取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