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
A.质子数和中子数 | 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
C.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 |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漂浮在空中,进入人体肺泡,对健康影响很大。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A.可吸入颗粒物 | B.二氧化碳 | C.二氧化硫 | D.氮氧化合物 |
下列生活物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铝合金门窗 | B.塑料洗衣盆 | C.玻璃钢桌椅 | D.景德镇陶瓷 |
A和B可发生反应:3A+2B ==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之和都是12g。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x︰y的值可能为
序号 |
反应前A的质量 |
反应前B的质量 |
反应后A3B2的质量 |
① |
10g |
2g |
6g |
② |
4g |
8g |
6g |
③ |
xg |
yg |
9g |
A.3︰1B.3︰2 C.l︰2 D.1︰1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
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
C.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
D.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粉末(甲、乙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 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乙小 |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