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聚集,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为城市化。据此回答问题
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是
A.城市人口增加 |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C.城市数量增加 |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
图11是一组世界某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问题。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 | B.风向、地势 | C.光热、降水 | D.地形、河流 |
甲地与乙地气候相比
A.甲地温差大 | B.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大 |
C.乙地降水量大 | D.乙地最热时间比甲地早 |
图10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
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
C.“副高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 |
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 |
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A.五月 | B.六月 | C.七月 | D.八月 |
读“我国部分地区≥10℃积温等值线图9(单位:℃)”,完成问题。等值线L1、L2所示的积温数可能分别为
A.4000、3000 | B.6000、7000 | C.6000、3000 | D.4000、7000 |
等值线L3的东段大致位于我国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处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处 |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处 |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处 |
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下表),回答问题
东部经济地带 |
中部经济地带 |
西部经济地带 |
||||
平均值 |
广东 |
平均值 |
湖北 |
平均值 |
青海 |
|
1984年 |
2.33 |
5.22 |
2.51 |
7.62 |
4.96 |
10.26 |
1997年 |
1.99 |
3.85 |
2.32 |
5.88 |
4.17 |
8.39 |
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 |
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 |
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 |
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
造成从84年到97年的13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①④ |
读“中国各地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图8)”,回答问题。导致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的主要原因
A.地形 | B.水分 | C.光照 | D.海陆位置 |
我国冬油菜和春油菜分界线大致为
A.秦岭淮河一线 | B.1月-8℃等温线 |
C.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 D.400mm年降水量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