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进入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几乎年年发生洪灾。1998年8月下旬,上游先后出现2次洪峰,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死亡1320人。
材料二:洞庭湖的变化图
(1)四处江段,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和 (填字母),结合我国地势分析,说明判断理由。(本小题共3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它与材料一说明的现象有什么关系?(本小题共2分)
(3)试列举几条防治长江洪水的有效措施。
某地理兴趣小组准备外出考察,地点如下图所示,为避免暴雨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要沿山谷行进。据此回答问题。
(1)量得甲、乙两桥图上直线距离是1.2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请把该图中的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字式比例尺。
(2)图中四条登山路线坡度最陡的是()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表示山谷的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点B的海拔是 米,点B与点A的相对高度是 米。图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它的海拔大约在 米至 米之间。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B、C两地的经纬度:
B:经度 纬度
C:经度 纬度
(2)在图中A、B、C三地中,A位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C位于南、北半球的 半球。
(3)经线指示 方向,图中A地位于C地的 方向。
(4)B位于五带中的 带,有 现象。
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_提出大陆漂移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 大板块,板块内部地壳 (稳定或活跃);板块交界处地壳 (稳定或活跃),多 、地震。
(3)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4)图中F为 板块,它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5)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 山脉,它是由图中C板块和E 板块两大板块,发生 (碰撞或张裂)而成的。
阅读有关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自转是围绕 在转动,周期约 天。上图示意的是北半球节气中的 日,太阳光直射在 (重要纬线),南寒带出现 现象。
表1:夏至日我国三城市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
地点 |
经度 |
纬度 |
日出时刻 |
日落时刻 |
乌鲁木齐 |
87.6°E |
43.8°N |
06:27 |
21:55 |
北京 |
116.4°E |
39.9°N |
04:46 |
19:47 |
泉州 |
118.6°E |
24.9°N |
05:17 |
18:59 |
(2)北京与乌鲁木齐纬度相近,但日出时刻比乌鲁木齐较早,主要原因是 。
(3)北京的白昼时间比泉州更 (长或短)。(提示: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4)夏至日后,泉州的白昼时间将变 (长或短),日落时间将 (推迟或提早)。
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粮食输出的大洲A为 洲,它与南美洲的界线B是 运河。
(2)A洲粮食出口往西横穿② 洋到达C 洲,A洲与C洲的分界线是 海峡。
(3)图中好望角位于 洲,北京的玲玲同学过暑假时,好望角的季节是 季。晚餐时,玲玲通过互联网视频与远在华盛顿的表姐聊天,表姐当地的时间是早上,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4)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位于A洲的 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