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答应过眼睛
(1) 从两个人穿过斑马线时,我就注意上他们了。他们穿着同样款式、颜色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咧嘴笑时,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年轻的父亲走在前面,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又回头,好像开一句玩笑,小男孩就咯咯咯咯地笑个不停。男人看男孩时,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父亲特有的慈爱和关切的目光。
(2) 奇怪的是,男人总是和男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两三步吧,不远,也不近。步行绿灯的时间很短,他们急匆匆地从马路的一边穿越到另一边。男人似乎在催促男孩再快一些,小男孩就小跑起来,却是笨拙踉跄的脚步。
(3) 马路对面,是一个小型的游乐场。
(4) 男人和男孩走进游乐场,小男孩满脸兴奋。游乐场里熙熙攘攘攘攘,人声鼎沸,男人说话的声音就渐渐高起来。他说,白雪公主来到森林里……
(5) 森林里有狼吗?小男孩的声音跟着高起来。
(6) 没有狼,男人回头说,森林里只住了七个善良的小矮人……
(7) 他们之间,仍然是两三步的距离。有时小男孩或者男人会被游客们撞到,每撞一次,男人就会停下他的童话和脚步,说,第七次拥抱。过一会儿,男孩又被游人撞到,就在后面开心地喊,现在第八次了。又一起笑。这样一对行动怪异的父子,真是令人心生好奇。
(8) 男人将小男孩抱上蹦床,就走开了,到不远处的椅子上坐下,点一根烟。这时的小男孩,已经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
(9) 小男孩试图蹦得高一些,再高一些,可是他没有成功。其实蹦床上的他更显笨拙,晃来晃去,东倒西歪,有时,甚至显出紧张和沮丧的表情。这时男人会冲他喊,我在这边呢。男孩就转身冲着男人的方向,再一次咧开嘴笑。
(10) 我问男人,你为什么不过去呢?那样说话不是方便一些吗?
(11) 他对我说,我不过去,是想让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和他不停地说话,是想给他信心,让他感觉到我就在不远处注视着他。他需要知道我的位置——他是一个盲童。
(12) 努力掩饰住自己惊愕的表情,我说,那么,你更应该牵着他的手啊。
(13) 不,男人摇摇头说,我得让他学会坚强,学会独立。我不想牵他的手,我只想用声音为他引导方向。我想要他明白,他其实和每一个孩子都一样,别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他也能够做到,并且会做得更好。
(14) 就因为这些吗?
(15) 是的,男人说,尽管他总有一天会长大,会感受到目盲的不便和痛苦,可是现在,我不想让别人看出他是盲童,更不想让他幼小的自尊心受到丝毫的伤害。男人深情地看一眼正在蹦床上玩得高兴的男孩,继续说,今天早晨,他突然对我说,他好想过一天不是盲童的生活,因为在梦里,他答应过自己的眼睛。我鼓励他说你当然能够做到。现在,我想,在蹦床上,他肯定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看不见的孩子。
在小说的最后,我们才发现小男孩儿是个盲童,但是这一点在小说中有多处暗示。请在文中找出与这个结果相照应的地方?(至少2处)                         
“有时小男孩或者男人会被游客们撞到,每撞一次,男人就会停下他的童话和脚步,说,第七次拥抱。过一会儿,男孩又被游人撞到,就在后面开心地喊,现在第八次了。”怎样理解这段话中的“拥抱”?                       
为什么男人不牵着小男孩儿的手?请总结出原因。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对于残疾人我们更是应该自己的援助之手,尽力去帮助他们。这与文中男人对待小男儿的行为是否矛盾呢?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那盆水仙花
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你又来了,出去!出去!”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乱七八糟。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
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臭老头,快出去!”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我平静地说。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
我问学生:“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杨老师对他好!”
我说道:“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可以帮帮他: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负责这件事?”
“我愿意!”“我也愿意!”……好多学生都争着说。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事交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了。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这花是哪位同学放在这里的呀?”陈业兴奋地说:“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暑假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教师节那天,遇到了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李老师说:“他死啦。”“啊,怎么死了呢?”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听村里人说老头也不怎么会游泳。”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班的陈业……”
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朦胧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
(选自2009年第6期《小小说月刊》作者:杨聪有删改)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每处不超过6个字)。
老头闯课堂→“我”善待老头→同学帮老头→
小说主要刻画了两个人物,一个是老头,一个是杨老师(“我”),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下列句子任选一句,请赏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一看,又是那老头。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
(2)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
文中划线句写到杨老师帮老头捡饮料瓶,此时老头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联系语境,描写老头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采菊易杨下
①速生易杨林的叶子被秋风吹得稀疏,老秦家的胎菊就要收获了。射阳人爱把制茶用的菊花种在易杨树下。夏天,易杨的浓荫可以挡日头,防止一望无际白晃晃的太阳把菊花苗烤焦。等菊花要结胎了——长出了累累重重的花苞——易杨林也开始落叶,把珍贵的阳光让出来。
②采摘胎菊要赶时辰,等花苞全炸开来,菊花的花粉散逸到空气中,就只能制作白菊茶了,保健作 用和浓香味大减。因此,上好的胎菊要趁花苞完全长鼓,第一枚花瓣刚刚翘起,就像婴儿团拢的小拳头忽然张开了他的小拇指,就可以采摘了。
③老秦两口子都是早上五点即起,开始趟着露水采摘胎菊。七点钟,直起腰来准备吃早饭时,裤腿上的露水印子已爬到离膝盖只有十厘米的地方。胎菊的花粉,把裤脚都染香染黄了。老秦走到哪儿,都有蜜蜂嘤嘤嗡嗡跟着。
④早一次晚一次的采摘,要持续差不多一个月,这对年过六旬的老秦夫妇来说,是体力上的考验。此刻,他们比平时更盼着儿女们周末开车回来帮忙,好让他们的老腰歇一歇。老秦的孙子9岁,外孙女7岁,易杨树下的胎菊丛,是他们玩耍的乐园。不仅如此,这两年,每到收获季, 儿女们还把他们的同事和朋友也带来了,城里客人大多带着小孩子,由着他们在易杨林里撒个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老秦觉得易杨树林里添了许多生气。
⑤易杨林里不但可收一袋袋的胎菊 花,还可收获一窝窝的白蘑菇。老秦亲自上灶,用自家榨的菜籽油煎蘑菇片给大家吃。厚切的蘑菇片上鼓出金黄的小油泡,香气散出老远,往往还没上桌,就被小孩子们抢吃一空。老秦的儿子抢到了一片,说这蘑菇还是这样白煎了好吃。射阳离海近,土壤有盐分,加上易杨树下每年堆积了那么多腐叶,出产的蘑菇肥腴鲜香,韧性十足,倒有几分像松茸的味道。
⑥吃了老秦家的土灶饭,第二天一早,城里来客也不管皮鞋是否被露水浸得塌软,风快麻利地干了一气,把该收的胎菊都收了,把该收的苹果也收了。老秦家还种着二三十棵苹果树,基本不用联系销售,都是儿女们的同事和朋友买走了。春天就订了货,秋天自己来采摘。苹果的颜色浓郁如油画,一半被秋阳烤成了橙红色,另一半还是青黄的 ,个头儿都不大。果树下埋过有机肥,又基本不打药,苹果 在衣服上擦一擦就能吃。来客咬第一口时多半呛着了——这样喷涌而出的果汁,令人猝不及防。
⑦所有的小孩子都乐不思返。成日在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大厦里忙碌的大人也终于亲近了自然,露出开心的笑颜。平常在工作中产生的一些小摩擦、不痛快,在此时也都烟消云散。等到老秦帮着把成筐的苹果搬上汽车后备箱,老秦妻子把胎菊茶怎么泡、菊花枕怎么用都交待好,汽车喇叭催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们还在易杨林里呼喊玩耍。那时刻,黄海之滨的落日如此辉煌,易杨林的尽头云深如墨,云层的缝隙里蜿蜒着一条金龙,那金龙几秒间就幻化成丝带,兜着红纱灯一样的落日不让它下坠 。这种辉煌持续了约一分钟,空气里弥散着胎菊的干爽药香,城里客都看呆了。
⑧有一次城里客返程路上,儿子发来短信:“爸,同事说小伢子们到你这儿来了以后很神奇,肯干活,还不要冰激凌肯德基之类的奖赏。”老秦笑笑,自言自语道:“劳动本身不就是一种奖赏吗?”(明前茶/文,选自《扬子晚报》)
本文作者拟题“采菊易杨下”与陶渊明的哪两句诗有关,其作用是什么 ?
文中写采蘑菇、收苹果这样的情节是否离题,为什么?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妙处。
(1)等菊花要结胎了——长出了累累重重的花苞——易杨林也开始落叶,把珍贵的阳光让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客咬第一口时多半被呛着了,——这样喷涌而出的果汁令人猝不及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黄海之滨的落日如此辉煌,易杨林的尽头云深如墨,云层的缝隙里蜿蜒着一条金龙,那金龙几秒间就幻化成丝带,兜着红纱灯一样的落日不让它下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劳动本身不就是一种奖赏吗?”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来的第五大洋
①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认为,地球表面曾经有一个统一的大陆,名为联合古陆,从2亿年前的侏罗纪开始逐渐分成若干块体,然后各自漂移,才形成了如今的海陆格局。1968年,法国学者勒皮雄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包括美洲板块,随后,学者们又划分出若干中板块和小板块。非洲板块在1.65亿年前开始与南美板块分离,它的范围包括大西洋中脊南段以东,印度洋中脊以西,北至地中海,南抵南极板块。至今,这块巨大的板块仍在继续漂移,向北推挤,朝着欧亚板块俯冲。
②东非大裂谷是一条纵贯非洲南北的断层陷落带,总长度达到6500公里,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的六分之一。它的总面积大得惊人,总面积约50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整个非洲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海拔很高,在2000多米以上,主要为东非高原,但是裂谷底部却是平坦的平原,两侧的陡崖壁高达几百米至2000米,犹如刀削斧劈一般。一般而言,大峡谷都是河流冲刷而成的,可是宽度达几十公里的东非大裂谷根本不会是河流作用的结果,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是大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球大陆上,由于地壳的拉张作用,岩石圈板块彼此分离、断烈形成了许多裂谷带,总长度约1万公里,东非裂谷带只不过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条。由于地壳运动,东非地壳在3000万年前抬升形成高原,但抬升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地壳中的脆弱部分发生张裂,从而断陷而成为裂谷带。这一作用至今仍在不断进行着。
③研究发现,东非裂谷带具有明显的地质异常:第一,这里是火山多发区;第二,这里是地热异常带,目前已经在东非裂谷带沿线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国家都发现了热储温度高达200℃以上的地热田;第三,这里正在进行着现代成矿作用,红海海底深约2000米的凹地中存在着温度为34-57℃、盐度高达24‰的海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铁、钻、锰、铜、铜、锌、金、银等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的含量为正常海水中含量的1000~50000倍。种种迹象表明,东非裂谷带正处于剧烈活动期。据20世纪60年代美国“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测量结果,东非大裂谷北段的红海扩张速度为每年2厘米;在非洲大陆上,东非大烈谷每年加宽几毫米至几十毫米。而且,肯尼亚的测量机构在东非大烈谷地区进行测量后推断:东非大裂谷的谷底一直在以每年1~2mm的速度下沉。
2005年9月,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沙漠发生一次火山喷发,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地面上出现了无数裂缝,其中最大的一条有60公里长、8米宽。如此快速的地壳张裂速度,让人们惊讶不已。2006年11月2日,来自英、美、埃塞俄比亚的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观测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预言:非洲大陆将被一分为二,中间将会出现新的大洋,这将是继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之后的第五大洋!
⑤这个第五大洋的形成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是目前的阶段,只是一条裂谷带,中间很多火山、湖泊等;第二阶段,扩张成新的洋盆,也就是类似陆地上盆地的构造,目前的红海就处于这一阶段;第三阶段,成熟的大洋,就像现在的大西洋一样,但是大西洋仍在继续扩张。虽然,我们在有生之年肯定无缘看到新的大洋诞生,这也不是几千年或几万年能够形成的,但是,地壳运动的力量却是无法阻挡的,海陆变迁将有始无终。
世界会出现第五大洋最靠谱的根据是()

A.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关于海陆变迁的理论。
B.不断进行着的地壳的拉张作用使东非地壳中的脆弱部分发生张裂。
C.东非裂谷带继续漂移,向北推挤,处于剧烈活动期。
D.处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非洲板块在1.65亿年前开始与南美板块分离。

下列诗句与上文内容最接近的一项是()

A.沧海桑田寻常事 B.嵯峨绝壁两厢排
C.削壁对峙立双峰 D.碧海如镜天无云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而言,大峡谷都是河流冲刷而成的,可是宽度达几十公里的东非大裂谷根本不会是河流作用的结果,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是大地壳运动的结果。”中加横线的“根本”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丑兵
莫言
①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王三社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②长得丑,就老老实实的,少出点风头吧,他偏不,他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姓郭的“郭”字读成“狗”字,于是我在他嘴里就成了“狗”排长。
③不久,春节到了。省里的慰问团来部队慰问演出。政治处让我们排派十个公差去当临时服务员。我立即挑选了九个战士,命令他们换上新军装,就在我指指划划地做“战前动员”时,丑兵回来了。一进门就嚷:“‘狗’排长,要出公差吗?”他这一嚷破坏了我的兴致,我便气忿忿地说:“什么狗排长,猫排长,你咋呼什么!”他的嗓门立时压低了八度,“排长,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我随口揶揄他说:“你去干什么?去让慰问团看你那副漂亮脸蛋儿?”这些话引得在一旁的战士们哈哈大笑。和丑兵一起入伍的小豆子也接着我的话茬说:“老卡(他们称丑兵为卡西莫多)你呀,还是敲钟去吧!”
④战士们又是一阵大笑。丑兵像是挨了两巴掌,本来就黑的脸变成了青紫色,他脑袋耷拉着,慢慢地退出门去。
⑤后来,丑兵向连里打了一个报告,到生产组喂猪去了。
⑥三年过去了,我已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工作。
1979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到白热化程度,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⑦动员大会之后,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人还咬破指头写了血书。全连唯有丑兵没写请战书。说实话,我很恼火。
⑧晚上,支委会正式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会开到半截,丑兵闯了进来。
⑨指导员疑惑地笑着问:“王三社同志,你?”
⑩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想上前线。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也是个人,中国青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⑫开完欢送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披衣下床,向丑兵住的房子走去——他单独睡在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小屋里还亮着灯,我推开门走进去,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铺了干草的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⑬我说:“小王,咱们就要分手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千万别憋在肚子里。”
⑭他沉吟了半晌:“副连长,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
⑮“我不敢指望人们喜欢我,也不敢指望人们不讨厌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厌丑之心人亦皆有之。谁也不能扭转这个规律,就像我的丑也不能改变一样。但是,美,仅仅是指一 张好看的面孔吗?小豆子他们叫我卡西莫多,开始我认为是受了侮辱,渐渐地我就引以为荣了……
⑯“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
⑰他从被子下拿出厚厚一叠手稿,把手稿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有一支悠扬的歌子唱起来,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⑱“副连长,我就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给处理吧……”
⑲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
⑳几个月后,和丑兵一块上去的战友纷纷来了信,但丑兵和小豆子却杳无音讯。
㉑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很重视,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可是丑兵却如石沉大海一般,这实在让人心焦。
㉒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写道:……我和三社并肩搜索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感觉到被人背着慢慢向前爬行。我大声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终于停住了。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
㉓丑兵死了,竟应了他临行前的誓言。我的泪水打湿了信纸,心也一阵阵痉挛。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分析以下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2)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
起初被人叫“老卡”,丑兵很受打击,后来他却自称“老卡”,对此,你如何解读?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阅读文章第③段的内容,说说“传统出版业”信息相较于“网络信息”具有哪些特点?
为论证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文章第⑤段和第⑥段分别举了孩子读四大名著和小儿诵《春晓》的事例,是否重复?请简要分析。
文章第⑦段中,将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说成是“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这样的论述有何妙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