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
A.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 B.波兰科学家哥白尼 |
C.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 D.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6—7题。有关图中①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
B.所处地区气候类型一定是温带季风气候 |
C.该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形成因素一定是降水 |
D.该山地的南坡降水一定比北坡多 |
对图中所示四个山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南向北的顺序是④③②① | B.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④③②① |
C.位于南半球的有①② |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①③ |
读全国高温预报图,回答4~5题.造成图中甲区域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锋面气旋 | B.暖锋 |
C.热低压 | D.反气旋 |
图中乙地气温高达40℃以上,其成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
读下列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3题。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北京旭日东升 |
B.多伦多(45°N,74°W)夕阳西下 |
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 |
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 |
a、b、c、d四点比较
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 |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 |
C.四点白昼最长的是b |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 |
我国典籍《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下图中的:
读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11题。
我国某中学建了一座太阳历广场,广场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某生在进行观察学习时发现,当其位于甲处时,正好看到北极星于雕像柱的顶点重合.北京时间11:24时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注:图中3米和6米为半径)回答9-10题该学校可能位于
A 黑龙江 B内蒙古 C台湾 D广东进行户外调查学习活动前,该生所属的研究型学习小组对雕像柱的影子进行分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雕像柱正午的影长可能超过外圈,也有可能 短于内圈
B 雕像柱的影子顶点正好于丙重合时,太阳定从丙方向日落
C 雕像柱的影子不可能朝向甲乙之间
D 雕像柱的影子每天做顺时针方向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