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起作用 |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突破了两道防线 |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 |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
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
卡尔文等人在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小球藻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 )
A.光照时间越长,三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 |
B.光照时间越长,五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 |
C.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
D.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集中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
呼吸底物不是糖时,需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不相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两套,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释放量 |
B.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
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
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 |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
D.假设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或只进行厌氧呼吸 |
细胞核内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DNA分子,这两个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 |
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