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右侧的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         进行的。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①是            ,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中,还可通过              进入生物群落。碳主要以      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3)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它们与同区域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能量的流动,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共9分)如下图所示,左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右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请回答

(1)下列对反射弧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当兴奋传导至①处时,①处细胞膜外为电荷。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适当强度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会/不会)收缩;刺激Ⅲ处,肌肉(会/不会)收缩。
(5)请写出图中④⑤⑥的名称:

(6)兴奋从a神经元传到b神经元经过的信号转换方式为

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衣壳蛋白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

序号
检测对象
中文名称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1
HB sAg
表面抗原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 sAg无传染性
2
HB sAb
表面抗体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3
HB eAg
E抗原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4
HB eAb
E抗体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5
HB cAb
核心抗体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 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1)人体产生HB sAb和HB eAb的细胞是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4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填“有”或“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消灭乙肝病毒,即通过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
(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成分)很难彻底分离。

下列图一是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图二是有关体温调节的部分神经结构示意图,图三是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A除了分泌激素②以外,还能分泌激素。
(2)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图一中的(结构)。
(3)若在图二Y处施加一电刺激,则在(填字母)处能测到电位变化,此时,该处膜内的电位特征变为
(4)图三中若甲为胰岛A细胞,①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首先经过的细胞结构是。分泌物被输送到靶细胞(乙)时,首先与靶细胞膜上的(结构)结合;若①为一种免疫球蛋白,则甲为由细胞分化而来;若①与人体水分代谢有关,则甲为细胞,①的靶细胞是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作用。
A.维持生命活动 B.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C.调节种间关系 D.促进物质循环
(2)参与过程⑤的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3)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kJ。
(4)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2m×2m样方范围内进行的双子叶草本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圆圈表示个体,则这块地苦荬莱的种群密度为(单位:株/m2)。

遗传学上,将同源染色体中有一个是易位染色体的生物个体称为易位杂合体,将同源染色体都含有相同易位片段的生物个体称为“易位纯合体”。下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个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请回答:

(1)从染色体组成看,两植株中,正常的植株是植株,从变异来源看,另一植株发生了何种变异?
(2)若该种植物的配子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死亡。(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①植株乙自交后代中易位纯合体占
②为了区分某高茎卷叶红花植株是甲类型还是乙类型,工作人员选择若干未发生染色体易位的矮茎直叶白花植株对其进行测交。
预期结果与结论:
若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则该高茎卷叶红花植株是甲类型;
,则该高茎卷叶红花植株是乙类型。
写出被测植株为乙类型时的遗传图解。
(3)拟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虫植株。通常将抗虫基因和农杆菌的Ti 质粒连接,形成,再转移到该植株的培养细胞中,然后常根据质粒上的进行筛选,再通过植物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