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缝合的部位是:
| 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 B.碱基与脱氧核糖 |
| C.DNA双链上的磷酸二酯键 | D.脱氧核糖与脱氧核糖 |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
|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 |
| 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
|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 |
下列关于 T 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
①处理抗原 ②呈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分化成记忆细胞 ⑤分化成效应细胞
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⑦分泌淋巴因子 ⑧产生抗体 ⑨释放溶酶体酶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⑨ | C.②③④⑤⑦ | D.②④⑤⑥⑨ |
当人再次感染了某种病原菌后,免疫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造血干细胞→B细胞 | B.浆细胞→抗体 |
| C.T细胞→效应T细胞 | D.记忆细胞→浆细胞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 |
| 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
|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 |
| 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 |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
B.该受体很可能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
C.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钠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
D.上图表示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