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
A.淀粉、脱氧核糖、乳糖 |
B.葡萄糖、淀粉和果糖 |
C.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
D.麦芽糖、果糖、乳糖 |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以自由组合 |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___。
(3)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灭菌的方法。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___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
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广泛,其生理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下面是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的实验方案,请你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1)实验原理:
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____性,即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与方法:
①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②实验:将插条分别用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奈乙酸溶液处理(如图1)8~12 h后,再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建模: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3)结果分析与评价:
①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了提高所建数学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请改正图l所示的实验方案中一处明显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利用上述实验相同的方法,探究萘乙酸对葡萄插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时,除第一组外其余各组均没有长出不定根,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______,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网络。
(2)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
(3)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和_______。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某些特定的靶细胞,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_______有关。
(4)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菌第一次侵人人体,该病菌经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后会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其产生____(物质)。B细胞受到刺激后,大部分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____,小部分形成______细胞。
(5)当人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_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通过调节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导致尿量______。
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1)叶绿体中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适宜光照条件下此处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线粒体中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此处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叶肉细胞处于图二中的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的哪些过程?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植物在图二中的乙~丁阶段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丁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
(3)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
(4)写出图一细胞中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