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们常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A            B            C          D         E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符号表达式         。该气体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编号,下同)。
(3) 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氢氧化钙和固体NH4Cl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且极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择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氮原子_______;②3个水分子______;③硫离子______; ④镁______;
⑤氧化铜_______; ⑥硫酸______;⑦氢氧化亚铁______;
(2)按要求用(1)中的物质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酸和金属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酸和碱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需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假设常温下该稀硫酸的PH值为0.在装有100g该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104.4g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1)硫酸(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硫酸(H2SO4)中氧原子、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3)实验室只有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需要量取mL(保留一位小数)
(4)如果向烧杯中滴加的碳酸钠溶液质量约为150g,在下图中,画出烧杯内溶液的PH值变化图象(标出Na2CO3溶液的质量)

(5)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0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2)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3)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下表:

某学生甲根据装置丙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得到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某学生乙根据丁的质量变化同样可以计算,得到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比甲的结果(填“大”、“小”或“相等”)。
(4)比较两种计算结果,有的同学认为学生甲结果较合理准确;有的同学认为学生乙结果较合理准确。经讨论分析,最后达成共识:学生乙结果存在不合理之处,原因是
学生甲结果只有达到下列条件才足够准确:装置乙现象是、装置丙现象是,出现这些现象后移去酒精灯,要继续通往氢气,直到丙中试管冷却。

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仪器②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据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室制H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按照气流方向依次经过如图2中的装置和装置(填“Ⅰ”“Ⅱ”,且CO2不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4)镁条点燃后,插入装有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燃烧后,集气瓶内壁有黑色固体,瓶底有白色粉末。经分析黑色固体属于单质,白色粉末的组成与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得到的粉末组成一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此获得的认识中,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镁是不活泼的金属
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D.不是所有可燃物的燃烧都能使用二氧化碳灭火

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1)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经配平,X属于常见的化合物):
,则X的化学式为
(3)NH3·H2O是氨水的主要成分,溶液显性,加入氨水时,溶液的PH值(填“增大”、“减少”或“不变”),当PH≈4时,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滤渣2 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4)通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其操作方法是
(5)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木炭和硫酸镁在高温下除得到氧化镁外,还得两种气体,一种会造成酸雨,另一种大量排放则会引起温室效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