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
|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
|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
| 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
| 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
如图是某同学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透明的容器B中放入湿润的种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因为光照下种子的呼吸作用旺盛 |
| B.种子不进行光合作用,检测到的二氧化碳是细胞呼吸产生的 |
| C.在黑暗条件下,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
| D.在光照条件下,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混浊 |
科学家研究小麦20℃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为0 |
|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
|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
| D.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浓度有关 |
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代表试管,
①~⑦代表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
| a |
b |
c |
d |
|
| ① |
淀粉溶液 2ml |
蔗糖溶液 2ml |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
唾液淀粉 酶溶液2ml |
| ② |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
|||
| ③ |
将c倒入a,将d倒入b |
|||
| ④ |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
|||
| ⑤ |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溶液2ml |
|||
| ⑥ |
37℃恒温水浴 |
|||
| ⑦ |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
A.淀粉酶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B.②和④会影响酶的活性
C.②④和⑥的温度设置错误D.④和⑤的顺序无误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
|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 |
| C.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 0 |
裸藻可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生物,体内含有叶绿体。将它放在黑暗条件下,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也可繁殖,这说明裸藻
| 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 B.在无光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
| C.是异养生物 |
| D.既能进行自养生活,又能进行异养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