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Ⅰ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Ⅱ如果          ,表明部位d受损。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光照下叶肉细胞中A、B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转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CO2
A B
O2
(1)A、B细胞器分别为
(2)O2从B到A内,必须通过层膜,通过膜的方式是
(3)在黑暗中,其生理作用即停止细胞器是(填字母)
(4)如果此叶肉细胞处于2℃的环境中,气体转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
(5)A、B都能产生ATP,A产生ATP需要通过作用,B产生ATP需要通过作用。

撕取万年青叶表皮,剪成大小相等的小块,分别浸入到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察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KNO3溶液
(mol/L)
A
B
C
D
E
F
0.11
0.12
0.125
0.13
0.14
0.50
质壁分离
程度
——
——
初始分离
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质壁分离
复原状况
——
——
自动复原
自动复原
诱发复原
不能复原


(1)万年青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为
(2)用硝酸钾溶液诱发细胞质壁分离的基本条件是:
(3)C和D处理均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你对这种现象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4)用高浓度硝酸钾溶液诱发的质壁分离,不能再诱发其复原,其主要原因是:

右图是小肠绒毛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葡萄糖从小肠进入[1],是一个 过程,

进入[2]是一个 过程,从[1]到[2],
经过的内环境是[] 和[]
(2)氨基酸被吸收到[] 中,直接进入
血液循环,脂类物质的一部分被吸收到[] 中,
循环再进入血液循环。
(3)由[2]携带的O2扩散到[1],由[1]排出的CO扩散到
[2],这一过程叫做

实验研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
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值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
2
3
4
5
13
9
11
45
>60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值是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
(3)请以二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4)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 ,依据是
(5)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

右图是一个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实验。实验前溶液中加入ADP、磷酸盐、叶绿体等。实验时按图示控制条件进行,并不断测定有机物合成率,用此数据绘成曲线。请你用自己学的光合作用知识,解释曲线形成的原因。




(1)AB段

(2)BC段
(3)CD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