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湖北日报》曾载文指出,一个民族,疏离了历史,自然就无希望,舍弃了文化,也就失去了前进的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B.只有回归历史,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C.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D.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属于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的是( )

A.人之生为美厚尔,为声色尔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人类生产的目的在于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加舒适、愉快,增进身心健康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改造主观世界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一个永恒课题,只有把好了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才能顺利通过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亲友关。据此回答18~19题。
18、改造主观世界之所以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因为( )
①、改造了主观世界也就是改造了客观世界 ②、改造主观世界能促使人的自身不断完善 ③、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 ④、客观世界的发展依赖于主观世界的改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之所以要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的目的是获得理性认识
C、主观因素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地效果
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能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这首《散步》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正确的理论只能靠实践来检验、来证明,这是因为( )

A.认识不能证明自身是否正确 B.客观事物不能证明认识是否正确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国有13亿人口,循环经济参与意识的强弱和参与能力的高低将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积羽沉舟,如果13亿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都大行节约,杜绝浪费,它所汇集的资源将有力地支撑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据此回答13~14题。
13、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决定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14、从价值观角度看,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喂基础
B、办事情要去的成功,必须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C、必须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意识,增强循环经济参与能力
D、必须树立科学价值观,正确发挥科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