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节日。至唐宋时期开始形成踏青、扫墓等风俗,成为民间重要的祭祖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经简单粗暴地将扫墓、祭祖当成封建迷信活动加以禁止。改革开放以后,清明节又重新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或者扫墓、祭祖,寄托对祖先的哀思;或者踏青、植树,享受初春的美好时光;或者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这说明( )
| A.扫墓、祭祖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应加以禁止 |
| B.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对的,应积极提倡 |
| C.把握正确的判别标准,是有效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依据 |
| 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
①长征精神 ②载人航天精神 ③大庆精神 ④抗洪精神 ⑤抗震救灾精神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说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A.①④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③ |
生活中不少人有“提笔忘字”的感受。《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结果:2072名受访者中的83%承认写字有困难。我们正在成为打字时代的“新文盲”,传承数千年的汉字书写传统正在遭遇危机。救赎汉字,是当代人的使命。是因为()
| A.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 | B.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
| C.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D.汉字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全部成果 |
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的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
|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
从“欢乐春节”到上海世博会,从俄罗斯“汉语年”到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从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到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活动……中国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 ( )
①加深理解,密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②促进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④博采各国文化的长处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