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2012年8月14日, 摩托罗拉传出消息,今年内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0%,约4000人,并关闭全球94个办事处中的三分之一。8月20日,摩托罗拉移动发内部邮件,称北京员工需在21日12点前签字,否则单方解除合同。更早之前,东北地区最大的煤炭企业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已经开始了总计1.2万人的减员计划。而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则在通过连续的降薪,来延迟裁员。
(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裁员降薪是否能真正使企业走出困境?
(2)面对企业掀裁员风暴,劳动者应该如何面对?
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材料二:某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应该怎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
2012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环境,积极促进绿色产品和服务消费,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扩大有效投资,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努力实现农业再获丰收;做好重要商品供需调节,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切实防止房价反弹,增加普通商品房特别是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满足居民合理的自住性住房需求;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加强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从影响消费的因素的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材料一:由于近几年生猪价格过低,饲养成本上升,部分地区发生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下降。去年4月以来,生猪及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猪肉价格一涨,苦了居民,喜了农民。农民有了更多的收获,当然高兴。但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富了的城市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城市居民还是中低收入者,面对十几元一斤的猪肉实在尴尬。
材料二:从2011年12月以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涨幅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去年一季度CPI是2.7%,二季度到了3.6%,如果从单月来看,六月份到达4.4%,七月份到达了5.6%。通过认真分析发现,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类价格上涨引起的。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猪肉价格上涨体现了经济生活的哪些道理?
(2)请你谈谈猪肉价格上涨对生产和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一中国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有不少思想家都有过关于荣辱的论述。如强调“好荣恶辱……乃君子、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认为荣辱问题事关人格问题。古代荣辱观强调以“仁”、“义”为界限,“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材料二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需要,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它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将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发展。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古代荣辱观是什么关系?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