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法律,标志着“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此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又通过了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 上述立法的目的是
①扩大行政权力,增强政府权威 ②规范公民行为,加强司法监督
③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益 ④健全法律制度,建设法治政府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在我国灿烂的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 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 |
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
在2012年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提问时引用了“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的诗句。此诗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预见性和计划性 |
C.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
D.规律是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有机统一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近70次提及“改革”,全国各地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之际,续写“春天的故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④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两会”前夕,人民网对“2012年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从哲学角度看,这一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B.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 |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