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探究小组的同学选用不同规格的灯泡来验证“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所接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
(2)第一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根据电流表A1指针偏转角度较A2小,如图乙所示,他们判断“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不等”.请你指出造成他判断错误的原因是: .
(3)第二小组的同学闭合电路后发现:灯L2的亮度比灯L1的亮度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L2中的电流较大,所以L2更亮
B.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先通过灯L2,所以L2更亮
C.两灯中的电流相等,亮度不同是由于两灯规格不同所致
(4)第三小组同学闭合开关S后,发现灯L1发光,L2不发光.同学们有以下几种猜想:①灯L2灯丝断了;②灯L2的灯座短路;③灯L2也工作,但L2中电流比L1中电流小.以上猜想中正确有 (填序号).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 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 组实验更好,理由是 .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4)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 A.减小摩擦 |
|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
|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
|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
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实验时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2)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小明和小芳利用热水,温度计.碘晶(被密封在透明玻璃管中)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
(1)如图1实数,用温度计测热水水温时,发现杯口上方飘出“白气”是水蒸气吗?它是怎么形成的?
(2)如图2实数,把密封有固体碘晶的透明玻璃管放入上述热水中,小明观察管内有大量的“紫气”,已知碘的熔点为114℃,沸点为184.35℃.
①小明:“紫气”是碘固体直接变成气体;
小芳:“紫气”是碘固体先熔化为液体,再继续吸热沸腾变为气体,
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另一人观点错误的原因是 ;
②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当时的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热量,温度 .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
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声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上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目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 决定的.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的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