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每当假期来临,一些“网吧”都打出优惠价格吸引中小学生,很多学生整天泡在网吧里,影响学业,这种现象令人堪忧。 |
B.据历史资料记载,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人就开始种植和使用桐油了。 |
C.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学校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
D.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跃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 |
《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这表明当时当地()
A.已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 B.失业现象比较普遍 |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 D.经济上以纺织业为主 |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职业 |
自耕农和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A.汉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
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明成祖认为应该向外商征税②明成祖目的是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③明成祖认为明朝的纲常文德重于经济利益④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一个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曾对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下面可作为其研究依据的是()
A.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
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A.资本主义萌芽 | B.劳资矛盾尖锐 |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 D.商品经济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