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
|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
|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
|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下图)。洞里萨湖湖面最大时可达10000平方千米左右,湖面宽100千米左右,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最深处有11.5米;湖面最小时仅为2 700平方千米,湖面宽30千米,平均水深仅为1米左右。读图,回答下题。
影响洞里萨湖水位、深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 B.地形 | C.气温 | D.降水 |
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吃水深度在4米左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到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其中通航的最佳时间是
| A.1~6月 | B.5~10月 | C.11月~次年4月 | D.全年 |
湄公河下游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水利工程量大 | B.商品率高 | C.机械化水平高 | D.科技水平高 |
读图表回答下题
| 大洲代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 面积:万平方千米 |
4400 |
1000 |
2400 |
900 |
1800 |
3000 |
1400 |
下列有关各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大洲跨经度最多 | B.③大洲临接四个大洋 |
| C.赤道穿过⑤大洲的中部 | D.⑦大洲淡水资源最丰富 |
“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
| B.中南半岛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 |
| C.西伯利亚地区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
| D.印度河主要流经印度,注入孟加拉湾 |
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 B.热带草原 |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热带雨林 |
读下图回答下题。
在①点东南方向的是
| A.④ | B.② | C.③ | D.⑤ |
从①到②最短距离的路径方向是
| A.先向西南后西北 | B.先向东南后东北 |
| C.先向正南后正北 | D.一直向东南 |
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下题。
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
| A.b | B.c | C.d | D.e |
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经度0°向西至20°W | B.20°W向西至90°W |
| C.90°W向东至90°E | D.20°W向东至90°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