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1.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被称为“山顶洞人”。
错误: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
22.通过民主推举,产生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被称为“分封制”。
错误: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
23.商周时期,位于黄河流域的三星堆文化是我国青铜文明的优秀代表,其代表作品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青铜神树。
错误: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
24.春秋时期,在桂陵之战中,晋文公打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错误: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
25.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错误: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祖国统一大业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东晋的兴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纪念改革开放37周年,某班学习小组为了回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学习。
请你针对这一探究回答:
(1)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这场社会变革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请写出这期间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思想解放运动。
(3)20世纪的最后20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的正确道路是什么?
(4)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十年浩劫,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中国人民痛定思痛,开始了深深的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中国人民奋斗的新起点,悄悄的一场新的变革在神州大地上揭开了序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什么?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2)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新时期的开始,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安徽凤阳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情况: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请回答:
(1)与材料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在哪一年基本完成?
(2)材料二中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因为实行了哪种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与新中国历史上哪一次会议有关?
(3)除材料一、材料二所涉及的农村经济政策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还有哪两次调整农村经济的政策。

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请回答:
(1)下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2)请列举一条在“一五计划”期间连接西藏的公路。
(3)1959年,西藏地区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使农奴翻身当家作了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这件大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为了促进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党和政府实施了什么战略?
(5)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1)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2)材料二中,导致乙段到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请谈谈你对“包”字的理解。据此,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开始在农村推行什么制度?
(4)综合以上材料,国家制定或调整农业政策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