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图,并回答问题:
⑴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个朝代的运河?运河开凿时在位的皇帝分别是谁?
(2) 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商人,携带货物从洛阳到江都,可能经过那几段运河?
(3)它们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各是什么?
(4)大运河在当今还有作用吗?举例说明(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3约,沙皇……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所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好。”他后来又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随后派人到欧美考察教育。考察团回国后,明治政府决定推行全民教育政策,逐步在全国建立小学、中学、大学和工学、农学、商学等实业学校及师范学校、业余学校等,重点普及小学教育,搞好师范教育。创办东京大学,设立法、理、文、医等学部,成为当时输入近代科学,培养造就科学技术人员的中心。为学习欧美科技,还高薪聘请外籍教师。
材料三明治政府各部门中,文部省经费开支最多,政府逐步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拨款,不惜重金建设学校。
(1)材料一中的沙皇是谁?他的话是针对哪次改革而言的?这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
(2)你能说出俄国的这次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在哪些方面具有相同点?
(3)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治政府文化教育的主要措施。明治政府的这些措施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借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确立了统治。为巩固统治,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件,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了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产业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了力量,并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利。
材料三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工人为争取普选权掀起了宪章运动。尽管当时宪章运动没有取得成功,但后来英国资产阶级为避免社会动荡,实行了一些改良,工人获得了包括普选权在内的部分民主权利,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
(1)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指的是什么?材料二中的“产业革命”中的标志性发明是什么?它的应用使交通运输业有哪些革新?
(2)据上述材料指出英国资产阶级是通过哪些方式巩固政权的?
2014年11月11日,在燕山脚下的雁栖湖畔,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宣告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圆满结束。这次会议向世界展示了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的宏伟画卷。而就在两年前,习总书记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碎了中国人的美梦,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到20世纪20年代前开展了哪些探索?并分析这些探索的特点。
(2)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奋斗之梦。请问中共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3)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拥有怎样的“中国梦”?
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5月大事记:
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遭到军警镇压。
5日,学生请校方出面救人。警察总监答曰:无权释放。
8日,总统要求审判学生,整顿学风。
9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之职。
10日,32名学生受审。
13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校长同时上交辞呈。
14日,政府命令武力镇压学生活动。
19日,北京所有大专学校的学生拒绝上课。
20日,全市所有的中学也开始罢课。
(1)该大事年表反映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并写出该事件的导火线。
(2)依据大事年表,指出当时学生斗争的两种方式。
(3)此重大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指出图片二与图片三所对应的战争的名称。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两个19世纪末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说说我们可以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哪些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