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
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
C.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
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 |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
B. |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
C. |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
D. | 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 | 南朝 | B. | 唐朝 | C. | 宋朝 | D. | 元朝 |
民族友好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吐蕃位于下图中的(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 | 王位世袭制 | B. | 分封制 |
C. | 行省制 | D. | 中央集权制 |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 秦隋宋 | B. | 秦隋元 |
C. | 秦元明 | D. | 隋元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