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 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广东的 在短短几年内,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一五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1980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小伙子给家乡一向关心他的中学老师写信,介绍他打工的城市。信中说:“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我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里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

A.深圳 B.上海
C.厦门 D.广州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否定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