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10°—15°N)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结合该图完成问题。中国“蛟龙”7000米海试区表层洋流的流向为( )
A.自东向西 | B.自西向东 |
C.自南向北 | D.自北向南 |
探测期间,仅考虑风与洋流因素的影响,比较图中两条航线的航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江阴→海试区的速度较快 |
B.海试区→青岛的速度较快 |
C.两条航线速度相同 |
D.无法比较 |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森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一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21—23题。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 ② | B.② ③ | C.② ④ | D.① ④ |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
C.水土流失加剧 | D.水资源减少 |
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 B.冰雪融水量不足 |
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 D.围湖造田 |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图,回答19—20题: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乙 | B.乙丙 |
C.甲丙 | D.丙丁 |
|
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17—18题田纳西河流域最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导向型 | B.廉价劳动力导向型 |
C.技术导向型 | D.动力(能源)导向型 |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对流域土地利用措施是
A.做好土地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 |
B.调整林业和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
C.留下大片土地用于冶炼工业的发展 |
D.大量开垦,为采矿业的发展就地提供土地 |
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14—16题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
关于图中A、B两省的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读X、Z、Y三个外资的企业生产、销售示意图,回答12—13题吸引三家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地投资办厂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
A.X原料、 Z市场、Y劳动力 | B.X劳动力、Z市场、Y原料 |
C.X劳动力、Z政策、Y原料 | D.X市场、 Z政策、Y交通 |
X、Z、Y对应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纺织、汽车、服装 | B.钢铁、服装、纺织 |
C.汽车、制鞋、电子装配 | D.纺织、电子装配、钢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