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
B.靠警犬敏锐嗅觉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 | 20 |
8 |
6 |
|
反应后质量/ | 4 |
待测 |
28 |
2 |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待测"数值一定为2 |
B. |
该反应中甲为反应物 |
C. |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D. |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 |
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 |
B. |
振荡试管
![]() |
C. |
放回滴瓶
![]() |
D. |
检查气密性
![]() |
由 、 、 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将其逐一进行分离,可选用的试剂是()
A. | 水氢氧化钠溶液 | B. | 水氢氧化钾溶液稀盐酸 |
C. | 水氢氧化钾溶液 | D. | 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
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今年春季很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指标包括PM2.5微颗粒物 |
B. | 禁止私家车出行,改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等 |
C. |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尽可能多地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
D. |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应统一回收集中赴理,以减少污染,同时可以回收金属资源 |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 | 隔绝空气 | B.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C. | 清除可燃物 | D. |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