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3月21 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C.地球公转速度是快→慢→快
D.南半球昼长变化是短→长→短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年平均气温(℃)
8.1
23.5
2.6
18.3
≥10 ℃积温(℃)
3 900
8 200
2 800
6 500
年降水量(mm)
621
1 980
538
1 350


表中①地区的植被类型和农作物是( )

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 B.落叶阔叶林,棉花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 D.针叶林,甜菜

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B.②地含沙量最大
C.③地冰期最长 D.④地汛期最长

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 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
C.①④有色金属矿丰富 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珠穆朗玛峰北坡相比,图中甲山峰垂直自然带较简单
B.N 地虽降水丰沛,但地表水缺乏
C.M、 N 两地积温差异,主要是受太阳辐射影响
D.地形和洋流是影响图中等积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P、 N 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其叙述错误的是

A.P 地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加上流水的侵蚀作用,使 P 地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
C.N 地四周高山环绕,内部地形崎岖,丘陵广布
D.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 N 地形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

下面是M地—重庆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M地位于重庆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正北方向

①、②、③三个地形区都是盆地地形,则其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A.都是我国的内流盆地 B.都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C.都位于我国的季风区 D.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上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P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
①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②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③地处我国季风区,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④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图中Q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该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

A.邻近大冶铁矿,原料丰富
B.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
C.位于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D.地处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农业经济基础好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最可能位于 ( )

A.云贵高原 B.河西走廊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B.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
C.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频发 D.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