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
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 |
C.继续向不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 |
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浓的溶液 |
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时,Y溶液比X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
B.将30℃时,等质量的X、Y的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 Y溶 液的质量 比X溶液的质量大 |
C.20℃时,在100g水中溶解60gX固体后,恰好达到饱和 |
D.30℃时,X的溶解度为60 |
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和操作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操作方法Ⅰ |
操作方法Ⅱ |
A |
氮气和一氧化碳 |
通入石灰水 |
放入燃着的木条 |
B |
生铁和钢 |
加入稀盐酸 |
加入硫酸铜溶液 |
C |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加入稀盐酸 |
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
D |
稀盐酸和稀硫酸 |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
加入锌粒 |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观点正确的是()
事实 |
解释 |
|
A |
氧分子比氮原子大 |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
B |
10毫升水和10毫升水混合,无明显变化 |
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
C |
冰变成水 |
水分子间间隔受热时增大 |
D |
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 |
水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变成其他分子 |
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铁制炊具用完后立即洗净、擦干,可以比较有效的防止其生锈 |
B.电器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 |
C.在保存粮食时,应注意不要让粮食处在高温或高湿的环境下 |
D.用过的塑料制品应尽可能的回收利用,这样可以节约石油和煤等能源 |
按下列装置实验,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A.收集O2 | B.检验CO2 | C.配制20%的Ca(OH)2溶液 | D.除去CO中的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