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2“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问题。①、②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土壤 |
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水能、天然气 | B.风能、石油 | C.太阳能、石油 | D.太阳能、水能 |
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以温度增加和降水变动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使得自然系统、生物系统、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发生振荡,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领域如农业生产在气候变化下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和易损性。图表示“我国60年来农业水热气候条件的年代变化”(图中数值表示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完成下列问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
A.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 | B.气温年较差大致呈递减趋势 |
C.耕作制度发生明显改变 | D.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的态势 |
1980年后,水热条件变化能使其农业生产明显受益的区域是
A.三江平原 | B.塔里木盆地 |
C.海南岛 | D.黄土高原 |
2015年5月26日13时左右,受当地部分农民群众收割作物后焚烧秸秆形成雾霾的影响,在沪渝高速公路湖北荆州段,相继发生15起交通事故,致使高速公路交通一度中断,并造成2人死亡,6人不同程度受伤。完成下列问题。此时,农民焚烧的秸秆主要来自
A.小麦 | B.谷子 | C.甘蔗 | D.水稻 |
下列有关秸秆焚烧影响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 |
B.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
C.可能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D.利于有机质还田,提高耕地质量 |
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有
①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②科技转化力度不够
③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的改善④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水分盈亏量为降水量和蒸发力(潜在蒸散量)的差。当水分盈亏量大于O时,水分有盈余,表示气候湿润;当其小于0时,水分处于亏缺状态,表示气候干燥;当其等于O时,表示水分收支平衡。量值大小反映水分盈亏程度及气候的干湿程度。读“中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大流域1961—2010年平均水分盈亏量月变化图(单位:mm)”,完成下列问题。图中表示黄河流域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导致①流域3—5月水分盈亏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日趋上升 |
B.降水呈减少趋势 |
C.降水呈增加趋势 |
D.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
著名学者邦奇( W.Bunge)等曾用“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读“世界人类大陆图”,完成下列问题。下列有关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A.趋向于热带雨林地区 |
B.趋向于中高纬度 |
C.趋向于岸边(海岸、河岸) |
D.趋向于地势平坦的高原地区 |
图中甲处被周围人口稀疏区包围而形成了孤岛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低,气候温暖 |
B.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
C.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
D.水源丰富,环境承载力高 |
叶是植物的物质-能量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之一。其形态生长特征是对环境中的光、温、水、肥等生态因子综合适应的结果。根据植物叶面积与光水的投入一产出分析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光照与湿度条件下植物叶片的最佳大小。左图为“植物叶面积与光水的投入一产出分析模型图”,右图为“不同光照和湿度组合条件下植物的最佳叶片大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据左图,判断最佳的叶面积为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光照不变,在有光条件下,叶片随湿度的降低而减小 |
B.如果湿度不变,在湿润条件下,叶片随光照的降低而减小 |
C.在沙漠地区,植物叶片小,以减少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 |
D.在热带雨林区,植物叶片大,以增加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