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甲、乙两区域图18,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甲区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及限制性因素。
(2)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地理差异

 
甲地区
乙地区
地理位置
 
 
主要地形类型
除山地外,大部分为                      
 
气候类型
 
 
植被类型
 
 
土壤类型
 
紫色土
农田类型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或三熟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欧洲多瑙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多瑙河上游接纳了被誉为“滑雪天堂”的阿尔卑斯山区较多的河水,中、下游流经地区经济发达,并以铁门为界。

材料三:下表为图中三座城市降水量统计表(单位:毫米)。
(1)与乙城相比,甲城降水量的特点是什么,简述其成因。(5分)
(2)说出多瑙河在丙城干流段冬季至春季径流量总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5分)
(3)分析铁门附近建水电站的有利条件。(6分)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是 ,日期为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为
(2)图中A点的昼长为小时, B点的昼长为小时,C点的昼长为小时。
(3)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填“晨线”或“昏线”),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4)在这一天,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长一年中最(填“长”或“短”)。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A.B.C.D四点写出二分二至日及其日期。
(2)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公转速度较,南半球正处于季。
(3)当地球运行到B.D点时太阳直射在上,此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情况是
(4)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太阳直射在(纬度),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________是地震波纵波曲线,A是________界面。
(2)字母A以上是________,主要由________组成。
(3)图中A.B之间是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判断出,外核的物质接近液态,因为________波不能通过。
(5)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原创)读局部地区光照示意图,其中线a为晨昏线的一部分,乙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甲是经线与晨昏线的交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以下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新旧日期之比为
(2)图示时刻,甲乙两地相比,太阳高度角甲乙(大于/小于/等于)。
(3)当日,甲地的日落时刻为
(4)当甲地昼长等于乙地夜长时,下面对该季节的描述正确的是()(双选 ,4分)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若甲地的纬度为66.5°,当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的纬线圈相切且重庆昼短夜长时,试描述南半球昼夜分布规律。(至少写出三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