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身亦十余创被:遭受
B.骑能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也罪:过错
D.项王军垓下壁:墙壁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夫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翻译句子(每句2分,共8分)
2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4.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2分,共8分)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初授东曹时,教曰:“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曹,往践厥职。”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琰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节选自《三国志·崔琰列传》)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感谢,感恩
B.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迂回,绕道
C.太祖狐,以函令密访于外犹豫不决
D.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呈上奏折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函令密访于外皆恃旧不虔见诛
B.太祖亦敬惮焉校计甲兵
C.于是罚琰徒隶而琰最世所痛惜
D.琰虽刑,而通宾客皆以恃旧不虔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
学习不满一个学期,徐州的黄巾军攻占了北海郡
B.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
昨天统计户籍,冀州有三十万人,所以这倒是个大州啊
C.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
贪鄙的人会仰慕你的名声而清廉,壮士会尊敬你的声誉而砥砺意志
D.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崔琰的本意在于讥讽那些评论的人喜欢指摘别人而不推寻情理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琰起初就学于郑玄,后因战乱饥荒未能学完,归家后以弹琴读书来自娱自乐。
B.崔琰在太祖打败袁氏,夺得冀州之际,敢于批评太祖重武力轻民生的行为。
C.崔琰推举的杨训才学横溢,品德清高坚守道义,深得太祖赏识,也得到世人的认同。
D.崔琰与孔融、许攸等人一样,皆因太祖多疑加罪而死,而崔琰最为世人深深惋惜。

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2分,共10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使) B.或命巾车,或孤舟(棹:长桨)
C.眄庭柯以颜(怡:使……现出愉悦) D.翳翳以将入(景:日光)

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
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

对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舟遥遥以轻飏 B.木欣欣以向荣
C.聊乘化以归尽 D.农人告余以春及

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乐夫天命复奚疑

对文意概括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段交待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真正原因——“心为形役”,即心志被形体役使,做了许多违心悖情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却不能做,不想做的却又不能不做,为下文抒写弃官归田的决心作铺垫。
B.第二段描写宁静淡泊的日常生活、温馨朴实的家乡亲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观令诗人留连忘返、自得其乐,同时也通过对夕阳晚照、苍松兀立、引壶自酌等场景的描写,揭示出诗人与世隔绝、独立自足的清高和冷寂。
C.第三段描写陶渊明的田园之乐,字里行间体现出诗人躬耕陇亩的舒心惬意,游山玩水的幽雅闲适和琴书相伴、情话相谈的融洽欢快。大自然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促使诗人欢欣鼓舞,诗性大发。
D.第四段抒发了诗人委心乘化、乐天安命的情志。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返朴归真,但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叹和接二连三的反问中却隐含着诗人去留难定、取舍难决的矛盾和苦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太史公日: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日: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谴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生:或隐而不一见。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嫠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暖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苟卿之列,成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谪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互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懦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
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玢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改)
[注]①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②陵迟:衰颓。③刑名:刑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修起礼乐修起:整理
B.小者教士大夫友:结交
C及至秦之季世季世:末世,末年
D.夫齐鲁之间于文学文学:文学作品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世混浊莫能用余与四人拥火
B.学者独不废师道之不传久矣
C.讲习大射乡饮礼鄙贱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未有进廉颇,赵之良将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王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获得重新研究经学的机会。虽然当时天下战乱尚未止息,但是儒生们也能够被选为朝官,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
B.司马迁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时,总是禁不住发出慨 叹,由此自然地引出了对几百年儒学兴衰的回顾。
C.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受排斥,最终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不过此前齐鲁一带,孟子、苟予等人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D.到高祖皇帝刘邦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而当时鲁国中的儒生们f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体理了古代圣人的风范和鲁地的社会风尚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
(2)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浅,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哉。君不如伐吴。 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 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
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吴王曰:善。虽然,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勾践顿首再拜而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齐与吴将战,彼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果以兵临晋,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移其兵欲以伐鲁故:故意
B.越王苦身养士,有我心报:报答
C.王齐而伐越置:安置
D.必以其兵晋临:逼近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伐鲁过矣此乃臣效命秋也
B.以教常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C.君以兵迎之愿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D.使子贡之越有二十八骑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鲁国城墙单薄低矮,护城河狭窄水浅,君主愚昧不仁,大臣伪诈无用,士兵和人民又厌恶战争,所以田常才要伐鲁广齐。
B.城高地广甲坚兵精而本无伐齐之心的吴王,在子贡的救鲁伐齐威晋以成霸业的蛊惑下,欣然踏上了伐齐的征程。
C.为避免被吴王消灭,也为了能够灭掉吴国,在子贡的威逼利诱下,越王勾践高兴地同意派遣士兵帮助吴王伐齐。
D.为达目的,子贡以巧言游说田常、吴王、越王、晋君等,使他们觉得他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从而心甘情愿地按他的意思进入战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2)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