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活如椅子
梭罗说过这样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张凳子,独坐时用一张,交友时用两张,社交时用三张。
“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肝胆相照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张凳子,一张给朋友,一张给自己。社交需要三张椅子,留一张自己坐,一张给增长的知识,一张给促膝而谈的乐趣。如果还有其它的椅子,就显得多余了。有四张,想凑一个麻将桌或牌桌;如果是五张,其中一张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跻身其间,旁若无人地坐下,跷起二郎腿。对过着纯粹的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他是一个从社会结构中分离出来的原子,五张椅子会让他回到他原有的生活状态。三张椅子——梭罗的需要,就那么简单。
有趣的是,我的目光穿过历史,又在居里夫人的客厅里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
居里夫人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两张椅子,让他们有了事业上携手共进的伴侣;没有多余的椅子,使他们远离了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终于攀上科学的顶峰,阅尽另一种瑰丽的人生景观。
梭罗纯粹,居里夫人高尚,在生命的质量上都是常人无可企及的。他们都没有多余的椅子。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简化,比如减掉多余的椅子,不让“身外之物”有落座的机会。椅子以舒适为标准,过于豪华,就变成一种装潢了,结果不是人坐椅子,而是椅子成为盘踞你生活的一种累赘了。
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坐上庸俗和卑劣,就坐不下伟大和崇高;坐上虚伪和暴戾,纯真和善良就无处坐落;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回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想到许多人苦心钻营的位子,想到那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票子……于是你忙忙碌碌,心情也沉甸甸的,没有了坐下来的轻松和欢乐。
泰戈尔说,翅膀下挂着沉甸甸的金钱是飞不高远的。同样,有了多余的椅子,你不但不能飞翔,连静坐沉思的乐趣也消失了。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简单得只需一把椅子,供心灵坐坐。
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本文中阐述的观点是:“生活如椅子,删繁就简,撤掉多余的部分,你的生活就简朴、简洁、简练,而且丰富深邃了”。
B.文章开头即表明作者的观点,然后引用名人事例进行阐述。
C.文章中所提到的椅子都是指实物。
D.全文共选了梭罗、居里夫人和泰戈尔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你认为文中“多余的椅子”指的是什么?
文中所说的“梭罗纯粹”、“居里夫人高尚”具体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世界上最好的手
如果可以,我愿意承担你生命中所有的苦难;如果不可以,我愿意教会你去如何承担苦难,为此,我将自己降到和你一样的位置,这样的爱,你感受到了吗?
我和父亲一起旅游,记得是一个中午,到了一个山间小镇,我们走进一个小食店。
我们买好了就端着盘子找桌子。看到一张桌上只坐了一个年轻的母亲,打扮得很利索,短发,抱着孩子。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
她微笑着点点头。我们就坐下吃起来。
那位母亲在照顾着她的孩子,喂他吃饭。她哄着孩子,--边笑,一边喂。他大大的眼睛,可能一岁多一点,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的勺子,一口一口地吃。
我感觉到有点什么不对,是那个母亲的动作。她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拨拉、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有别的原因,可她的双手好像没有问题啊!
我们慢慢攀谈起来,她问我们从哪儿来,去哪儿玩。突然,我吃惊地发现:没有看到孩子的两只小手!对,只有手臂,两只袖子是空的。我偷偷拉拉父亲的衣角。
她大概感觉到了,继续那样喂着孩子,平静地说:“是个意外。”
她也没有说什么意外,我们也不好问。大概几个月前的事。反正后来就截肢了。右手只有上臂,左手好一点,但小手也是没有了。
我顿时感到很痛心,很难过。她对我父亲说,孩子的爸爸已经离开了家乡,去浙江打工。为的是赶快存点钱,要为孩子装一双“世界上最好的假手”。
“要世界上最好的。”她又喃喃地重复了一遍。
后来,我把心中的一个疑惑问了出来:“那么,你为什么要用嘴喂孩子吃饭呢?”
她解释道:“孩子失去双手时,还不记事。他还不知道将来的痛苦。但是他这一辈子注定了要用假肢,要用嘴和双脚来代替自己的双手。我是他妈妈,我不能让他现在就感到痛苦。我要让他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地开心。”
“所以,我要让他知道,妈妈也是用嘴做事的。开始我不熟练,慢慢地我就会了。你知道吗?孩子天天跟我在一起,看着我,很会模仿的,学得比我还快。他可以用嘴做好多好多的事了。所以,只要我在孩子面前,我就尽量用嘴做事。”她很自豪地说,就好像一名普通的母亲在夸奖自己的孩子考了第一名。
“我要好好保护他的牙齿。”她一面说着,一面开始收拾。我看着她熟练地用两手抱着孩子,轻轻地放进一个小车里,然后用嘴收拾着桌子,把一些杂物放进一个开口的包里,用牙一拉带子,把头挎了进去,包就到了肩上。
她跟孩子说:“和爷爷和阿姨说拜拜。”孩子就摇晃着小脑袋,咿呀着说:“拜拜。”然后她继续和孩子说着话,转身出了店门。看着母子俩快乐的背影,我在想,一个很普通的母亲,竟会如此伟大! (作者:绿 叶)
文章开头直抒胸臆,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母亲打扮利索、动作熟练,从中你看出了这位母亲怎样的特点?
母亲的开朗乐观无形中已经影响了孩子,试举一例说明。
文中最好的手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
二是指:
试从文章选材的角度,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给你的启示。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从第一段找出描写小草质地、色彩、长势的相关语言。
质地:
色彩:
长势:
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写春花繁密茂盛的特征。
第二段中的“闹”字能不能改为“叫”,为什么?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次序是否颠倒?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遗憾也美丽
①微笑很美妙,泪光中的微笑呢?美丽很动人,遗憾中的美丽呢?我轻轻叩问人生,怀着几分迷茫。
②人从一个未知来到这美丽的星球,然后又回归另一个未知;人生的短暂与唯一,可能是宇宙间最大的遗憾。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着去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追求,当必然的遗憾终于降临时,能坦然地画上自己生命之歌的休止符。正因为有了这份遗憾,正因为我们不能自己决定生命的长度,所以,我们点燃了精神的火把,去照亮自己有限的年华,于是,寻常的生命便有了些许的美丽。
③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难以想像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不愿再去试图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利时最初的心境!但我却领悟到了生命中非凡的含义,那就是挫折之后的奋起,重创之后的屹立。
④遗憾包含着苦痛,遗憾也孕育着美丽。因为浸润了泪水与哀愁,这美丽便多了几分慑人的魅力。
⑤陆游的爱情悲剧铸成了“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柔肠寸断;李煜的亡国之痛化作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哀深愁;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如果没有冰海沉船的情节,那么它承载的爱情诗章会如此凄婉动人吗?也许遗憾才是这最好的归属吧,虽然这遗憾到今天仍令人心痛。
⑥我常常仰望星空,幻想着在天际款款走动,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一块石头或是一粒尘岩,随着庞大的团队在无垠的空间遨游。76年的聚集与等待,为的就是一瞬间的灿烂;因为这份灿烂,哈雷慧星寒冷寂寞的旅行才变得温馨浪漫。
⑦既然遗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就应该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它,用自己的智慧驾驭它,将遗憾带给我们的痛楚化作舒筋活血的良药,用遗憾的丝带去纺织出庄严夺目的彩虹,彰显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理智与笑对坎坷的从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简述④—⑥段的论证过程。
下面是本文在网络上另一种版本中的两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写一个论据。
我轻轻地叩问历史,怀着几分敬畏。
书生张继如果没有落第之痛,就吟不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样美妙的诗句;
若没有这种种遗憾,文学的历史长空,或许会少许多璀璨的星星。感谢遗憾,感谢历史。
前人有副对联“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感叹人生遗憾之多。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遗憾。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石缝间绽放的生命
①夏天时,在大墙根下,从一块巨石下面便钻出一根嫩苗来。我发现它时,它刚刚横着伸展出来,分辨不出是一株什么植物。过了几日再去看,它已然粗壮了不少,并一个转折向上,叶片也抽出了不少,茎上一层细细的茸毛。我终于认出了它,它存在于我的少年记忆中,没想到在此时此地再度重逢。
②面对这样一株小小的秧苗,想起田野里无边的葱郁,很奇怪地,并没有心生孤独的感伤。似乎人们都在赞颂着陡崖之上的青松,同样从岩间生长而出,却似乎一个是顽强,一个是挣扎。想来,对于那棵小小的植株,那块石头亦如山般沉重,那些斜风细雨之于它,更不下于风刀霜剑。而它却很难惹人注目,甚至会遭攀折。或许我们这些平凡的人,背负的压力也如巨石,却依然笑着生活,是顽强还是挣扎?
③记起儿时,将一只小甲虫压在石块下,就在南园墙根下的遮风避雨处。我很是残忍地将它的半个身子压住,使之挣脱不出,又不能将它压伤压死。待玩够后,就任它在石下,离开后就忘了此事。过了许多天,忽然想起,便去墙下看。小甲虫依然活着,在那里挣扎着,真不知它是怎样活下来的,吃什么维持生命。我将小石块移开,骤然获得自由的它似乎很是惊愕,在原地爬了几圈,最后围着石块爬了一会儿,才钻入墙角的缝隙里去。此时回想起来,真不知它当时看到那石块会想些什么,如果它有思想的话。可是当有朝一日,我们身上的压力忽然消失,会不会有一种失落感,会不会对那些曾经的压力生起一种特别的情绪?
④又过了一些日子,再路过大墙下,那株植物已经相当高大,任是谁都能认出它是一株向日葵了。它已将近一人高,顶上开出了一个小小的花盘。身躯除了底部有个极曲折的弯度,再向上都是笔直的。它隐藏在绿树之后墙影之中,不知不觉地将一朵花儿绽放。那一朵金黄的花就像一只巨眼,直接看到了我心中种种尘封的美好。真不知当初是谁无意间丢落在这里一粒葵花籽,便诞生了这样一个让我感动的生命。我知道,并不是所有岩石下的种子都能生根发芽,都能冲破那厚重的阻隔欣然生长,可是,只要它生长出来了,就值得我去为它动容。
⑤一如人们所说的,生即幸运,活即机遇。只要能生而活,只要不是单纯地为生而活,那么这个世界,便永远值得我们去热爱。就像那个一路磕磕绊绊走来的朋友,她受伤,她沉默,她拼搏,她微笑,她说她不是挣扎不是麻木不是忍耐,而是生活,自然地生活,快乐地生活。压力是什么,不是一种负荷,而是一种生活;学会了生活,再窄的缝隙也可以是天空,任生命恣意生长。
⑥只是说起来如此容易,若是万事临身,又是那样难以洒脱。或许真的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可是有时又的确很需要这样的自我安慰。秋天的时候,当我再次见到那株向日葵,已经粗如手臂,那花盘已经大如盆口,结满了整齐的葵花籽。这一刻,我很是舒了口气,心上仿佛放下了一份负荷。是啊,何必纠结于过程中的心绪如何,何必纠结于是顽强还是挣扎,只要有了自己的收获,一切就都有意义。
⑦快离开的时候,我又看了一眼向日葵下面的那块巨石,却立刻停下了脚步。向日葵就从石头下面横钻而出,由当初极细弱到现在的粗壮,历经了整整一个季节的时间。而让我震惊的,却是那一块巨石,向日葵生出的那一端,竟然已经离地而起,足有一拳的距离!很难想象,最初的那一茎纤柔,最终竟能将巨石抬起。
⑧于是心里完全释然,已经不需要再去谈什么理论了。不管是怎样的生长、怎样的生活,重压之下,扭曲的是身躯,而不是方向。所以,在石缝间,在重压下,绽放的,更是一种执着,一种热爱。
夏秋两季,作者先后四次见到这棵向日葵,它的状况分别是怎样的?
当看到向日葵从巨石下生长出来和结满果实时,作者分别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文章第③段插叙作者对小甲虫的回忆和第⑤段插叙了一个朋友的经历,请分析这两处插叙的作用。
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想来,对于那棵小小的植株,那块石头亦如山般沉重,那些斜风细雨之于它,更不下于风刀霜剑。
(2)那一朵金黄的花就像一只巨眼,直接看到了我心中种种尘封的美好。
作者认为,应把压力当作一种生活。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风(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长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城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2013年第1期,有删改)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品味“我们钻进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1)“爷爷,那是什么?”“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