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9,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A. B. C. D.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能使乙物质得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在t1℃时M点表示甲乙两物质得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得不饱和溶液
D.在t1℃,50克水可以溶解25克甲物质。

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l℃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对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影响相同
C.把tl℃时甲、乙两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溶液仍都为饱和溶液
D.把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降温至tl℃时,两溶液都析出溶质

根据图2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C.将45℃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时两溶液均析出晶体
D.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0龙岩市13).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
(1)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若要将它们区分开来,适宜选用___________(填所携带的物品名称)。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A. 使用焰心加热 B. 使用内焰加热 C. 使用外焰加热
(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填一条性质)。
(4)野炊结束时,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