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给这两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第一段小标题: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中描写春花时,抓住了春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特征,可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文中所描绘的春花。
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6分)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请你在第②段中选择你情有独钟的一句,说说你喜爱这句话的理由。
我最喜欢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枕边的夜莺》,回答文后题目。(共18分)
枕边的夜莺
迟子建
①我喜欢躺着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枕边掠过的书,自然是少不了的。
②十七八岁,我读师专的时候,开始了真正的读书。每到寒暑假,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躺在故乡的火炕上看书。至于读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读书的氛围却历历在目。夏天时,闻够了墨香,我会敞开窗子,嗅花圃搅起的一波一波的香气;冬天时,窗外的北风吹得窗纸刷拉拉响,我便把书页也翻得刷拉拉响。疲倦的时候,我会撇下书,趴在窗台看风景。窗外的园田被雪花装点得一片洁白,像是老天铺下来的一张纸。
③如果说枕头是花托的话,那么书籍就是花瓣。花托只有一个,花瓣却是层层叠叠的。每一本看过的书,都是一片谢了的花瓣。有的花瓣可以当做标本,作为永久的珍藏;有的则因着庸常,随着风雨化做泥了。
④这二十多年来,不管我的读书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一类书始终横在我的枕畔,就像一个永不破碎的梦,那就是古诗词。夜晚,读几首喜欢的诗词,就像吃了可口的夜宵,入睡时心里暖暖的。
⑤我最喜欢的词人,是辛弃疾。一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让我对他的词永生爱意,《稼轩集》便是百读不厌的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苏轼、李清照、李煜、纳兰性德、温庭筠、黄庭坚、范仲淹,也都令我喜爱。有的时候,读到动心处,我会忍不住低声吟诵出来,好像不经过如此“咀嚼”,就愧对了这甘美至极的“食粮”似的。
⑥我父亲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曹植了。因为爱极了他的《洛神赋》,我一出生,父亲就把“子建”的名字给了我。长大成人后,我不止一次读过《洛神赋》,总觉得它的辞藻过于华丽,浓艳得有点让人眼晕。直到前几年,我的个人生活遭遇变故,再读《洛神赋》,读出了一种朴素而凄清的美!洛水上的神仙宓妃,惊鸿一现,顷刻间就化做烟波了。“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恨人神之道殊兮”,这才是曹植最想表达的。他以短短一曲《洛神赋》,写出了爱情的短暂,圣洁,美好,写出了世事的无常。我真的没有想到,曹植在诗中所描述的一切,正是我此刻的感悟,原来父亲早就知道,幻影才是永恒的啊!所以现在读《洛神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⑦中国的古典诗词,意境优美,禅意深厚,能够开启心智。当你愤慨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却又无可奈何时,读一读黄庭坚的“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你就会获得解脱。而当你意志消沉、黯然神伤时,读一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不快都是过眼云烟。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古诗词就是我枕畔的《圣经》。
⑧这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词句,在于他们有着对黑暗永不妥协的精神。他们高洁的灵魂,使个人的不幸得到了升华。杜甫评价李白时,曾满怀怜惜和愤懑地写道:“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而这是那个时代大多数诗人坎坷命运的真实写照!个人的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草芥,所以他们的诗词才有着大悲悯、大哀愁,这也是我深深喜爱他们的原因。
⑨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我们都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喧嚣时刻。能够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在读书中去伪求真,去芜存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枕畔,也曾有过名声显赫却难以卒读的书,但它们很快就从我的记忆中消失了。能够留下的,是鲁迅,是《红楼梦》,是《牡丹亭》、《聊斋志异》,是雨果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等等等等,这些人的书和作品可以一读再读。它们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旧,它们是日出,每一次出现都是夺目的。
⑩我常想,我枕边的一册册古诗词,就是一只只夜莺,它们栖息在书林中,婉转地歌唱。它们清新、湿润,宛如上天撒向尘世的一场宜人的夜露。本文以“枕边的夜莺”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
请品味文中第⑧段划线词的含义。
有人认为如果删去第⑨段,文章更加顺畅。你同意吗?请谈谈看法和理由
作者在文中谈了自己的读书体验和认识,其中哪一点引起了你的共鸣?请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60——8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目。(共16分)
①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观象授时,即以星象定季节。比如《尚书·尧典》记载,上古的人们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②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③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容,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④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颠峰;观测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⑤进入明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根据文意,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说明的中心:中国古代天文学 |
||
时代 |
发展阶段 |
主要特点 |
远古时期 |
萌芽 |
物候授时、观象授时 |
夏商时期至 春秋战国 |
应运而生 |
掌握回归年长度,预先推断季节和节气。有历法。 |
西汉到五代 |
a |
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
宋代、元代 |
b |
c |
明清时代 |
d |
文中划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相应例句。
说明方法例句
说明方法例句第②段“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一句中加点的“据史料记载”能否删去?为什么?
语文课上,师生们就文章第⑤段“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这句话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在请你参与交流发言。请结合文意,说说如今的中国天文学该如何发展?
阅读《父亲的大学》,回答文后题目(共20分)
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早地属于另一个世界。
许多年后,当我成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的时候,父亲彻夜难眠。那天夜里,他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近一下远一下,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我知道他是在掩饰内心的狂喜。过了很久,父亲才把通知书还给我,低声说:“收好,不要弄丢了。”
第二天,父亲特地到镇上请来放映队来村里放电影,庆祝我考上大学。然后,他又买了鞭炮香蜡,领着我去村头山冈上坟。在每一个坟前,父亲都严肃地跪下去,然后喃喃自语地说上几句话,看上去很滑稽。不但如此,他还逼我跟着跪下,说我能考上大学是祖先的保佑。
要开学了,父亲送我到县城坐长途汽车。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一件很大的褂子和一条打褶的粗布裤子,下面露出两条黑黑的腿杆子。我上了车,还没有开,父亲就一直站在窗外看着我。遇到走动的人拦住视线,他就不时调整位置,以确保时刻都能看得到我。长途汽车站里面烟尘漫天,稀稀拉拉的人东一堆西一堆,父亲站在那儿孤零零的。
车子发动的时候,父亲赶紧走到车窗前,把手扶在玻璃上对我说:“出门在外,自己照顾自己,我们是农民,不要跟人攀比。”这时候,我破天荒地看见父亲红了眼眶,原来父亲也会流泪。当时我正值青春,不愿意跟父亲有过多的感情交流,因此感到很尴尬。我赶紧把头别过去,不去看父亲。
在武汉念大学那四年,每逢寒假,同学们就开始为火车票发愁。每当那时,车站总会有服务到学校,校园的露天广场上就设有车票代售点。我和同乡纷纷结了伴,在寒冷的夜里排着长龙,等待一张回家的车票。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排队买票,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父亲的身影。可是我又那么不情愿承认,我急着想回家,就是因为想念父亲了。
坐完火车,我还要坐汽车,灰头土脸到达我们的小县城后,再换一辆三轮车颠个三十里山路,才到镇上,就能看见蹲在路边抽烟的父亲了。那些年,父亲一直在同一个位置等着我。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在父亲的身后,放着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自行车。终于发现我之后,父亲就开始笑。他非常瘦,一笑,满脸的皱纹更加突出。每一次我都问他,到了多久?他也总是说,自己也是刚刚到。说的次数多了,我也就宁愿相信了。
我和父亲摸着黑,沉默不语走大概半个小时,就来到沙河边。冬日里水很浅,船根本靠不了岸,我和父亲就脱得只剩下裤衩,下到刺骨的河水里往前走一段,这才得以上船。站到船上,一阵河风吹来,两条湿腿就像挨着千刀万剐一般。有一回站在船上的我一边哆嗦一边想: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扛着自行车过来的。这样一想,眼泪就涌了出来。幸好当时天很黑,父亲和船家都没有发现。那个时候,我宁可对外人说掏心话,也不情愿对父亲表达感情。弃船上岸,两人继续在田野里穿行,夜风中可以闻到草香,我和父亲仍然一路沉默。越接近村庄,狗吠声就越清晰,辛苦了一路,这才总算到家了。
往后的很多年里,父亲把他的孩子们一个个送往远方,又一个个像这样接回家来。然而到最后,孩子们还是一个个从他身边离开,去了真正的远方。我的五个弟弟妹妹中,有四个上了大学。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父亲手里一共出了五个大学生。父亲曾对母亲说,每次家里出一个大学生,他就会想起那些他从教室门口折转田间的时刻,想起他一趟趟跟着伙伴们去学校,又一趟趟返回家的时刻。
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他舍得给你一切,连同他的梦想,那么至少他是信任你的。如果他能一路陪伴你到达他梦想的那个地方,而自己只是躲在光环后面默默地注视你,那么,他是异常爱你的。他知道你身上流着他的血,你的快乐幸福就是他的一切。我们是不是应该还这样厚重的一份爱,给那个一直深爱我们的父亲?
(摘自米立的《亲爱的,我一直都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关于父亲的哪三件事?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一说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根据语境,分析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每次车还没停稳,就看见父亲蹲在冷清的街灯下,见有车来,他立刻站起身,哈着气、拢着双手、探着一颗满是白发的脑袋,用目光一个个过滤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的人。父亲因为家境贫困从小就没有上学,但作者为什么说“母亲说得对,我们上的大学,其实是父亲的大学。”?
阅读魏书生《勤劳是做人的根本》,完成文后题目。
①“勤劳是做人的根本”、“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来这都是人生最简单不过的常识,是学生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但个别人急功近利,宣传一些违背基本规律的所谓“学习窍门”、“得高分诀窍”:什么“边玩边学的有大成绩”、“老实勤奋型的没大出息”,什么“边吃零食边看书记忆效果最好”、“边吃喝玩乐边学习看书是现代学生的标志”,什么“勤奋型的人落伍了”、“聪明人不当老‘刻’”。
②人世间,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勤劳的人。任何一位对人类有贡献的人,都认为勤劳是做人的根本。另一类人,监狱里的犯人,绝大部分都是妄想不劳而获的人。追寻他们犯罪的思想根源,大都不承认勤劳是做人的根本,而要靠别的方式去获取名利地位,以致走上犯罪道路。
③学生也是这样,聪明而勤奋的,会变得更聪明,更爱学习,更正直;不太聪明但勤奋的,即使考不上大学,将来参加工作,凭着自己的勤奋也能站稳脚跟,甚至办大公司,做大事。聪明而不勤奋,或过去勤奋后来懒惰的,会变得自私、贪婪、作弊,会产生许多不劳而获的愚蠢想法。不聪明而又懒惰的,必然成为家庭的负担,将来到社会上便是社会的负担。
④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够聪明了吧!但个别的还荒废了学业,就是因为原来勤奋后来不勤奋了。绝大部分科大少年班的学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他们自己和他们的老师总结成功经验时都觉得,最重要的一条,是因为他们付出了比一般少年更多的努力和心血。科大第七期少年班学生陈冰青,因为特别土气,在校时有个绰号,叫“老饼”。进校时,“老饼”的入学成绩就像他土气的绰号一样不起眼。然而,“老饼”在少年班3年的主课平均成绩高达94分。他获得科大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并提前两年参加中美联合招收赴美物理学研究生考试,以全国第二名的佳绩被美国第一流的普林斯顿大学录取。“老饼”的诀窍是勤奋。他每天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书包,在校园的“三点一线”上大步流星。一次,他因英语摸底考试不理想,就自制许多词汇卡,挂在床前床后,每晚的美国VOA教英语节目一到,他就抱着收音机到校园的草坪上收听,即使是阴冷难耐的冬日也一如既往。后来,“老饼”终于成了少年班里公认的“英语活字典”。
⑤。司马迁写《史记》花15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哥白尼写《论天体的运动》花了37年,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牛顿在剑桥大学30年里,常常每天坚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之久。富兰克林说:“礼拜日是我的读书日。”达尔文说:“我相信,我没有偷过半小时的懒。”华罗庚说:“我不否认人有天资的差别,但是根本的问题是勤奋的问题。”托尔斯泰说:“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爱迪生说:“有些人以为我所以在许多事情上有成就,是因为我有什么‘天才’,这是不正确的。无论哪个头脑清楚的人,都能像我一样有成就,如果他肯拼命钻研。”
⑥“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怀疑“勤劳”的人,是糊涂人;向学生鼓吹玩乐、讽刺“勤劳”的人,是别有用心的人。只有勤劳,才使猿完成了向人的过渡;也只有勤劳,才能使人类完成由低层次向更高层次的过渡。
⑦现代中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坚定不移地相信:“勤劳是做人的根本,是做学生的根本。”
(选自《百度文库》,有改动)试分析第①段中划线句在这篇议论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段中划线词“这样”所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第⑤段论述的内容,为该段补写一个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黄岩岛:中国南海中的一颗明珠》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①黄岩岛(曾用名:民主礁),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也是中国中沙群岛中惟一露出水面的岛礁,距中沙环礁约160海里。黄岩岛四周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潟湖。潟湖的东南端有一个宽400米的通道与外海相连,这样的地形地貌有利于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进入,是极好的渔场和避风之处。退潮时,站在澙湖口,最多可以看见上百块礁石露出水面,它们多以土黄颜色为主,偶有黑色———也许,这就是“黄岩岛”名称的来历。
②每年四、五月和十、十一月,风平浪静的海水清澈、浅兰、透明,水底彩色珊瑚在明朗的阳光下清晰可见,突起的礁盘四周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环型水下屏障,海水冲击向上翻腾,拍出一线延绵十公里的白浪,十分美丽。对于在南海进行渔业作业的中国渔民来讲,此时的黄岩岛是深海渔业捕捞的重要渔场。从潭门镇出发,将航向调到东南110度,3天3夜后可到达黄岩岛,这是“琼琼海08068”号渔船船长许卫再熟悉不过的路线。他是地道的潭门镇人,16岁开始出海捕鱼,每年2至6月和9至12月,他都要去黄岩岛,这是当地多少年来的传统捕鱼地点之一。去黄岩岛的渔民中,90%都是潭门人。说起黄岩岛,许卫胸脯一挺,骄傲地说:“那当然是我们的。”
③由于黄岩岛周边没有避风的场所,每年台风季节,100多吨重的渔船都不敢前去捕鱼。鱼类有了几个月的喘息期,长得又大又好,数量繁多。只要台风季节一过,渔船立刻启程前往。平时出一次海去南沙,得花个1个月至45天的时间才能满舱返航;而台风季节过后去黄岩岛,十几天就能满载而归,赚个盆满钵满,几十公斤重的大鱼一条能卖一两千元。返航休整没几天,渔船就又出发了。
④据史料记载,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1935年1月,中国政府由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和教育部等官方机构派员组成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并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1947年10月,民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成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中国政府关于南海诸岛主权公告和声明中均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等多次对黄岩岛及附近水域进行科学考察。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请说说第④段中“据史料记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黄岩岛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