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支科学家小组建造的一款智能机器人能使用喷胶枪制造茶杯,并用茶杯盛水,将水从一个器皿转移至另一个器皿。这一情况说明( )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就是在改变自然物的规律,为人类谋福 |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
2011年“两会”期间,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11年8月8日,第九套广播体操正式发布。新中国成立60年,广播体操曾经是政治、曾经是暗示、曾经带有色彩,也曾经是国家主义“身体政治”的浓缩物。最终,每一套广播体操都在不经意间化为所在时代的符号。这体现出
A.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 B.文化反映政治并决定政治的发展 |
C.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 D.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
2011年5月17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会见“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讲总队一行时指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不过时,而且正当时,重庆正处在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是因为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优秀文化具有永恒性,其内涵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改变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不同的实践产生的文化完全不同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唐中和是湖南省新宁县皮肤病防治站的“编外医生”,48年来他坚守“麻风村”,悉心治疗病人,照顾老人们的起居生活,有时两个月才回家一趟。唐中和的事迹告诉我们
A.在艰苦环境里更容易实现人生价值 |
B.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
C.牺牲个人利益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
D.个人需要的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 |
民间俗语言筒意明,但往往寓意深刻,广为流传。“打蛇打七寸”、“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两句俗语共同蕴含的哲理是
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两个方面力量不平衡,不可等同视之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
④办事情要善于抓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