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新闻述评认为,走进低碳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取决于人们生产与消费的行为选择。这表明( )
①人类及地球的未来取决于人们的共同意志 ②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③尊重事物客观联系是人们作出正确行为选择的前提 ④把握事物客观联系可以提高人们行为的自觉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众志成城是民族的成熟,百姓高贵是历史的正常。当苦难酿造出大爱大智,更心怀敬畏;祖国永恒,人民至上!”这首讴歌抗震救灾精神的诗体现了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③青年是最有生命力的群体④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 B.主观能动性 | C.社会历史性 | D.直接现实性 |
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整体中要重视部分
②注意分清先进与落后
③要注意事物的量变
④要防止事物的质变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09年是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三十周年。这三十年间,中美双方关系经历了从敌到友、到竞争对手,再到今天比较稳定与成熟的过程。这主要表明
A.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 B.同一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C.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 D.同一矛盾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
2010年春,西南五省区遭受大旱,引起国人关注。回答下列各题。西南五省区遭受严重的干旱。从3月27日开始,云南气象部门先后在77个县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高炮和火箭弹3203发,起到了明显的增雨效果。这表明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改变降雨规律 |
B.实践![]() |
C.人们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 |
D.人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
针对旱灾频发、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有关专家呼吁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呼吁的哲学依据是
A.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实践![]() |
B.改造客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
C.要在改造主观世界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
D.改造主观世界离不开社会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