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杭州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2011年杭州接待入境旅游人数突破了300万大关,国内总旅游人数7180.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19亿元。这说明( )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0年2月党中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了“52不准”这是
①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
②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④党中央正确行使权力、履行国家职能的重要基础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是
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回答27~28题。“自贸区”启动后,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低到0.1%。双方关税壁垒逐渐消除。下列关于关税认识正确的是
①关税是国家税务当局依法对准许进出口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②关税是一个国家调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杠杆
③中国与东盟之间实行零关税必将促进双方实现贸易平衡
④关税调整有利于调节一国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专家指出,“自贸区”的建成能起到“10+1>11”的效果,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自贸区”经济社会发展。“10+1>11”,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加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
| B.部分的功能制约着整体功能,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性作用 |
| C.搞好局部,必然促进整体的发展 |
D.优化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能激发各要素的活力并提升系统功能 |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10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万人。截至2010年3月,云南省已投入各级抗旱资金23亿元,国家通过财政为抗旱救灾筹集资金表明
| A.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 B.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
| C.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
| D.财政支出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特别加大对农村、中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要解决好进城务工者子女在居住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纲要》集中体现了政府
| A.保护公民各项合法权益 |
| B.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 |
| C.加强社会服务的公共职能 |
| D.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 |
“诚心问民意,恒心解民生。”近年来,我国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积极解决就业、就医、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表明我国政府是
①公共权力的所有者②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③经济活动的参加者④人本思想的践行者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