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赤道以南地区
B.赤道以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赤道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表,完成17~18题。
美国1965~1983年不同地区的净移民人口数量(单位:千人)

地区
1965~1970年
1970~1975年
1975~1980年
1980~1983年
东北地区
-715
-1 342
-1 486
-640
中北部
-673
-1 915
-1 173
-1 062
南部
+656
+1 829
+1 764
+1 194
西部
+696
+708
+893
+509

下列有关美国人口迁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70年代东北部地区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
B.70年代南部地区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
C.80年代东北部地区人口迁出大于人口迁入
D.80年代迁往“阳光地带”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导致美国地区间人口迁移的数量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气候差异 B.环境质量变化
C.经济收入变化 D.经济结构调整

读下图,完成14~16题。

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如果a、b、c分别代表影响工业区位的原料因素、能源因素、市场因素,则下列最能代表炼铝工业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如果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则表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完成6~8题。

N处数值最可能是

A.4 500米 B.5 000米 C.5 500米 D.6 000米

引起不同纬度雪线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的高低
B.降水的多少
C.海拔的高低
D.坡向的不同

同一纬线上雪线高低的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的高低
B.降水的多少
C.山脚下气温的高低
D.山脉的走向

2006年4月13日,国家旅游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传推广红色旅游。《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国家将重点培育形成12个红色旅游区。完成24~25题。

上图是某一“重点红色旅游区”内的革命遗迹。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图中这一建筑所在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应该是

A.沪浙红色旅游区 B.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C.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D.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下边表格材料反映了

红色旅游区
旅游客源前五位的省区
西柏坡
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山东
井冈山
江西、浙江、上海、福建、广东

A.旅游资源具有可创造性的特性
B.地区接待能力影响客流量的多少
C.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D.游览价值的高低影响客源地的形成

2006年2月26日上午8时16分,全球人口总数突破65亿。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完成16~18题。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A.1970年前后
B.1990年前后
C.2010年前后
D.2030年前后

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

A.20年左右 B.40年左右
C.60年左右 D.80年左右

“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